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十卷。魏曹植(192-232)撰。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世称陈思王。少有文才,援笔成文,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植备受猜忌。兄长欲加害于他,令作诗限七步成。后郁郁而死。诗以五言为主,多写社会动乱和个人抱负及受压者的苦闷心情。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也善辞赋,《洛神赋》尤有名。著有《曹子建集》。此集凡又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合计共得二百一十篇。较魏志所称百余篇者,其数转溢。然残篇断句,错出其间。如《鹞雀》、《蝙蝠》二赋均采自《艺文类聚》。《艺文类聚》之例,皆标某人某文曰,编此集者遂以曰字为正文,连于赋之首句,殊为失考。又《七哀诗》晋人采以入乐,增减其词,以就音律,见《宋书乐志》中。此不载其本词,而载其入乐之词,亦为舛谬。今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刻《曹子建集》十卷本,明嘉靖间郭万程仿宋刻本,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活字本皆自宋本出。《四部丛刊》影印江安傅氏藏明活字本《曹子建集》是目前较好的通行本。又明人张燮辑《七十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陈思王集》二卷,大率据十卷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人丁晏的《曹集诠评》、朱绪曾的《曹集考异》以及近人黄节的《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则是曹植集的较好的校注本。1984年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乃在《曹集诠评》基础上重新依据创作时期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卷,另设时期未定者专为一卷,并附录逸文,版本序跋,诗文评语,曹植年表及校注者论述曹植文学成就的专论。

猜你喜欢

  • 续词余丛话

    三卷。清杨恩寿(详见《词余丛话》)撰。此书与《词余丛话》体例相同。卷一为“原律续”,卷二为“原文续”,卷三为“原事续”,分别谈声律、评曲文、记本事及掌故。所举撰者、曲名,有“曲录”未备者,但考核不详。

  • 对山书屋墨余录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 丙辰日记

    一卷。清末民初王国维(见《刘祁北使记校注》)撰。该书所记起自丙辰年(1916年)元旦,止于该年三月初一,前后不足六十日。全文凡二万余言。记其居上海时学术及道友往来情况。现存稿本。后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

  • 五经集说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 章贡稿

    二卷。明陆奎章撰。陆奎章,字子翰,自号孤陈山人,又号东坤子。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至福建泰宁知县。此编首有正德八年(1513)翰林院侍讲南海伦文叙文,及正德七年(1512

  • 溧水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傅观光等修,丁维诚纂。光绪九年(1883)刻本。丁维诚,江苏溧水县人,光绪戊寅年(1878)贡生。此志卷首为序例、图说;卷一为天文;卷二为舆地;卷三为建置;卷四为封爵;卷五为官师;

  • 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

  • 读通鉴论

    三十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明崇桢举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战败后退到广东肇庆,任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后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广蒙求

    三十七卷。明姚光祚(生卒年不详)撰。姚光禄字允昌。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保定府同知。宋王逢原著有《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姚光禄因其内容尚不够详备,所以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