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属辞

春秋属辞

十五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至正十七年,赵汸完成《春秋集传》初稿,因《礼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又重新推究孔子笔削之旨,著为此书。赵汸《东山集》有《与朱枫林书》,其云:“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引丹阳洪氏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认为“此论甚当”。又引其师黄泽之语曰:“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认为“则又精矣”。又云“今汸所撰述,则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宋濂《序》称:《左氏》之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后唯陈傅良氏,固《公》《穀》所举之书法以考证《左传》,笔削大义最为有征,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又云:赵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是者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短。有未及者,辨而补之,何者为史策之文,何者是圣人笔削,悉有所附丽”。所谓“八体”,即笔削之八条原则,一是存策书之大体(订一百二十一目),二是假笔削以行权(计七十四目),三是变文以示义(计十八目),四是辨名实之际(计六目),五是谨内外之辨(计十四目),六是特笔以正名(计十八目),七是因日月以明类(计十六目),八是辞从主人(计十八目),总计二百八十五目。八篇之下各有序,以释每篇之义。其前六篇篇名即是其义例,后两篇义例在见于篇中。此书重点为《存策书之大体》。其篇序云:“策书者,国之正史也。……古者非大事不登于策,小事简牍而已。……今以《春秋》所书准西周未乱之时,其书于策者不过公即位、逆夫人、朝聘会同、崩薨卒葬、祸福告命、雩社烝尝、搜狩城筑、非礼不时,与夫灾异庆祥之感,而一国纪纲本末略具,善恶亦存其中,盖策书大体不越乎此而已。东迁以来,王室益微,诸侯背叛,伯业又哀,外夷纵横,大夫专政,陪臣擅命。于是伐国灭国,围入迁取之祸交作,弑君、大夫奔放、纳入之变相寻,而策书常法始不足尽其善恶之情矣。故孔子断之隐公,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志。其所谓策书之大体,而一国之本未具焉者,皆有笔而无削,使不失鲁国正史之常,所谓存策书之大体者也。……然自左氏不知有笔削之旨,为《公羊》学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修一代之史者,于是褒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褒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此书行世后,颇为后儒所推重。现存元至正二十四年刻、明弘治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廓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此书为陈氏研易的代表著作。之所以取名《周易廓》,是因为“扬雄有言,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的缘故。其书第一卷至第十六卷为释上下经中的六十四卦。卷十七、十八为释系辞传。卷十

  • 论语虞氏赞注

    一卷。晋虞喜(277-353)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晋天文学家。撰有《志林》三十篇,已佚。《晋书·儒林传》称其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册府元龟》载他注《论语》九卷,且撰《新书

  • 诗经传说取裁

    十二卷。清张能麟撰。张能麟,字玉甲,又字西山。顺天大兴(今河北省大兴县)人,一说宛平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四年(1647)进士,任浙江仁和县知县,不久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他的学术思想师承程、朱理学,著有《

  • 春秋纲领

    一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金堂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王暨英修,曾茂林纂。王暨英,曾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邑人,举人。考金堂县,唐为金水县,后晋为汉城县,宋为怀安县,元为怀州,明称为金堂县,迄无更易。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同治间续于

  • 易义便览

    三卷。清向德星撰。向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此书前有乾隆十一年(1746)向德星的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附采《大全》、《蒙引》、《存疑》诸说。取初学易于循省,因此以“便览”为名。其卷首六十七图是向

  • 小山画谱

    二卷 清邹一桂(1686-1772)撰。邹一桂字小山,一字无褒。号让乡。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邹一桂善工笔花卉,此书即其论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

  • 板桥杂记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 尚书谊略

    二十八卷,《叙录》一卷。清姚永朴撰。姚永朴字仲实,安徽桐城人。此书只载今文二十八篇,而姚永朴所采录众说,也不分汉、宋,其中,多取自桐城方苞、姚鼐、戴钧衡、吴汝纶、马其昶等人的观点。书中所论,多为泛泛之

  • 尚书集注述疏

    三十五卷。清简朝亮撰。简朝亮字竹居,广东顺德人,曾经受业于南海朱次琦之门,与康有为同学。简朝亮治学宗宋儒,尤受程、朱之学影响。本书认为,东晋古文与《孔传》皆伪。本书在考订古文之伪时,引证详博,立论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