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决事比

春秋决事比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撰。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又字爱吾,号定庵,晚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晚期著名思想家。他出身于累代仕宦之家,十二岁从外祖父段玉裁诵习《说文解字》,二十岁左右就成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三十八岁中进士,先后任宗人府及礼部主事、内阁中书等闲官。治今文经学,但考制度却推崇《周礼》,说《诗》兼采毛氏,并不笃守公羊家法,注意经世致用,“讥切时政,诋毁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后来师从著名经学家刘逢禄,治《公羊春秋》,援引其中的“微言大义”,揭露时弊,倡导改革,成为今文经学的巨子,影响深远。道光十九年(1839)因抨击时政,忤触上司,辞官南归。二十二年(1841)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著作有《大誓答问》、《说文段注札记》、《定庵文集》、《定庵续集》及《龚自珍全集》等。他是晚清“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梁启超说:“光绪间所谓新学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可见龚自珍的重要影响。汉代学者董仲舒曾著《春秋决事比》(又名《春秋决疑》、《春秋决事》、《春秋决狱》、《公羊治狱》、《春秋断狱》),以《春秋》经义断案,援礼入刑,援儒入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仿董仲舒之意,以《春秋》经义评断史书中的刑法和礼制,作《议礼决狱》四卷。龚自珍曾师从刘逢禄,传承其学,于是也模仿董仲舒的体例,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一百二十件事,按《春秋》经义作解答,名为《春秋决事比》。共十一篇:君道、君守、臣守、不应重律、不应轻律、不定律、不屑教律、律目、律细目、人伦之变、自序。大体上以公羊家说对一百二十件事进行评论,对研究《公羊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猜你喜欢

  • 天主实义

    二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成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共二卷、八篇。首篇论天主始制天地万物而主宰安养之;第二篇解释世人错认天主;第三篇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第四篇辨释鬼

  • 孝经集灵节略

    一卷。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著有《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等,刻有《宝颜堂秘籍》六集,辑有《国朝名公诗选》。是本系就《孝经

  • 金华县志

    ①十卷。明胡颂纂修。胡颂,金华县人。《金华县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本。此志分舆地、官政、人物、杂志四大类,惟以艺文析出,别立一类,为内外篇。又添立要害一目,均为卓识。纂修者姓氏一页,应改订于义

  • 存治编

    一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此书是作者《四存编》之三,原名《王道论》。全书中心论述了作者幻想恢复三代井田、封建、学校等制度,表现了对当朝制度不满的社会思想。与作者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垦

  • 说文蠡笺

    十四卷。清潘奕隽(1740-1830)撰。奕隽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己丑(1769)进士,官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工部主事。工行楷篆隶,善画山水,著作尚有《三松堂文集》等

  • 戊戌政变记

    九篇。梁启超(1873-1929)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十七岁中举。师从康有为,人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

  • 苏门集

    八卷。明高叔嗣(1501-1537)撰。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时受知于李梦阳。年十六,作《申情赋》几万言,见者惊异。与兄仲嗣并有才名。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工部主

  • 五陵注略

    即《嘉靖以来注略》。

  • 匮慧山房诗集

    四卷。清吴超然(生卒年不详)撰。约为同光间人。吴超然字韵霆,湖南益阳人。同治六年举人。他幼负俊才,喜为恢奇之言。此集为作者卒后,友人廖树蘅为之付刊。其诗大抵才思横溢,词藻缤纷,风格模仿李白。就中以七古

  • 范村梅谱

    一卷。宋范成大(详见《桂海虞衡志》)撰。《范村梅谱》,首叙梅花为天下尤物,吴下最盛。次叙作者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但仍感不足,又买王氏之屋七十幢,完全拆除,其地三分之一种梅,所有吴下梅品为之尽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