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传解诂

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一卷。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据《后汉书·何休传》,何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曾以列卿子诏拜郎中,然非其所好,遂托病辞归,亦不仕于州郡。后为太傅陈蕃所辟,参与政事。及蕃败、罹党锢。覃思不窥门十七年,撰《春秋公羊解诂》,后世传为“何氏学”。何休一生著述很多,除此书外,还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等著作,还曾注《孝经》、《论语》。据《隋书·经籍》,还曾撰《春秋汉议》、《春秋议》两书。党禁解,何休辟为司徒。时君臣上表言何休道术深明,宣侍帷幄,但为佞臣所不悦,乃拜议郎。屡陈忠言,再迁谏议大夫。《公羊》于汉景帝时立于学官,两汉之世,以胡母子都、董仲舒为首的治《公羊春秋》者代有其人。何休因感“传《春秋》者非一,(《春秋》)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其势虽问不得不广,是以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时加酿嘲辞,援引他经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纪也。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因此,何休“窃悲”之余,乃“略依胡母生条例,多得其正”,撰成此书。何休的《解诂》是解传不解经,应是当时经传异本而行之故。一般认为,《春秋》三传中,《左传》传事不传义,《公羊》、《穀梁》则传义不传事,大抵正确。《公羊》所传之“义”,西汉著名经学大师董仲舒总结为三统、十指、六科、五始等等,而核心是三统。《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时正白统,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文王受命而王,应天变殷作周号。时正赤统,亲殷、故夏,绌虞谓之帝舜,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以为九皇。故《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时正黑统。王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发展董仲舒之三统说,又创三世说。隐元年十二《经》“公子益师卒”,《传》云:“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解诂》云:“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异辞者,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哀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是也。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称。所以二百四十二年者,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著治法式。义因周道始坏,绝于惠隐之际。”《春秋》详近而略远,此本传闻与所闻所见不同之故,何氏则据礼而创三世之说,甚为妄诞。又曰谓《春秋》之所以有二百四十二年,恰好十二公,乃是为了使“天数备足”,此显然是受了谶纬学之影响,更为荒诞不经。除三世说外,何休还有三科九指、五始、六辅、二类、七等说。“隐公第一”下徐彦疏云:“问曰:《春秋说》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何氏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总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故何氏作《文谥例》云:“三科九旨者,新者、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指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徐彦又引何休《文谥例》云:“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七等者,州、国、氏、人、名、字、子是也;六辅者,公辅天子、卿辅公、大夫辅卿、士辅大夫、京师辅君、诸夏辅京师是也;二类者,人事与灾异是也。”《春秋公羊》学由西汉董仲舒发韧,到何休时才告成立。如果说董仲舒是《公羊》学的奠基者,何休就是汉代《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的《公羊》学虽曾遭到诸如郑玄、刘敞等人的批判,但却一直保持着《公羊》学的正统地位。特别是到了清代,常州学派的庄存与于众经中首推《公羊传》,撰《春秋正辞》,阐发《公羊传》及何休《解诂》之说。其后孔广森撰《公羊通义》,进一步阐发何氏之说,刘逢禄又著《公羊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等书,发挥何氏之说。现存朱淳熙抚州公使库刻本、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堂刻本、宋景德本、明隆庆本、明覆李元阳本、汪氏问礼堂仿宋绍熙刻本等。

猜你喜欢

  • 朱子读书法

    四卷。南宋张洪(生卒年不详)和齐(生卒年不详)合编。张洪字伯大,齐字充甫,皆鄱阳(今属江西)人,事迹不详。张洪在《编定朱子读书法原序》中称:咸淳(1265-1274)中执教于四明,齐客游浙东,二人相遇

  • 狂夫之言

    三卷。续狂夫之言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书名《狂夫之言》,取自汉晁错传中之语。此书内容为杂论古今得失,才辨颇为纵横,但见解往往失之偏颇。如他说佛家能养鳏寡孤独;又说颜子端居不动是在

  • 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海语

    三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南海(今广东广州市)人,别号病叟。弘治丙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皆有政绩,累官兵部右侍郎。晚年致仕

  • 蛰庵日录

    四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邻初,号遁园居士。江宁(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卒谥文庄。起元著有《金陵古金石考》、《

  • 百子金丹

    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 雪航肤见

    十卷,明赵弼撰。赵弼,字辅之,南平(今属福建省)人,雪航是他的号。该书成于正统、景泰年间,杂论史事上自羲农,下及有宋,论多迂阔,亦颇偏驳。此书有马裕家藏本。

  •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一卷。本书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题名录,共330人。卷首载前一年(绍兴十七年)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名,又次载进士榜名,再次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亲属等。宋代同年小录多不传,惟宝祐四年(1

  • 日用算法

    二卷。宋杨辉(详见《详解九章算法》)撰。这是杨辉写于1262年的一部应用数学问题集,原书已失传,现从《永乐大典》及《诸家算法》(无卷数,不著撰人,现有抄本藏李俨处)、杨辉其他算书中可知一些该书的内容。

  • 归安赵忠节公事实

    一卷。编者不详。此书记清赵景贤事迹。景贤字季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曾任宣平县教谕。太平天国革命时,赵氏以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有功,被清廷授福建督粮道,加布政使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