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启蒙小传

易学启蒙小传

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宋税与权撰。与权字巽甫,巴郡(今属四川)人。据《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知其受业鹤山(魏了翁)之门,精于经学,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与权《自序》谓朱文公采二吕氏、晁氏所传,著《易本义》,厘正文王、周、孔“上下经”与“十翼”共十二篇,而各还其旧。又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意。间与袁机仲(枢)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复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说。与权昔从魏鹤山讲究邵氏书,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复观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两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非邵氏此图,则后天易之旨千载不明矣。因此图而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以明羲、文之易,似异而同。案此所谓先天易,即太羲所画之易。后天之易,即文王所演之易。文王之易,亦即后之孔子所为作传者。此书宗旨,即阐发邵雍先天易之说,以补朱熹《启蒙》之未备。与权友史子翚《跋》称,巽甫谓先天图皆两卦相对,合为二九之数,而后天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予玩而乐之云云,赞其有精义。《四库提要》也赞其“所谓持之有故,而执之成理者也”。此书《宋史·艺文志》及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均失载。版本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字义详讲

    见《北溪字义》。

  • 赐葛堂文集

    六卷。清岳震川(1754-?)撰。岳震川字一山,洋里(今陕西洋县)人。乾隆进士,官中书舍人。岳震川勤于学,博览百家,能文,自成一家。不慕荣利,引退归里,奉养老母。本文集第一卷为杂著,辑文二十六篇;第二

  • 程朱阙里志

    八卷。明赵滂编。赵滂,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宋代学者程颢、程熙兄弟和朱熹的情况。之所以合为一编,是因为朱熹是徽州婺源(别称新安)人,而二程之墓也在此地。书中分为七门,按门记载

  • 尚书今古文集解

    三十卷。清刘逢禄撰。本书之集解,多本刘氏之外祖父庄存与之说,虽本书也博采众家之说,但选择不甚精当。比如“岳曰否德忝帝位”一条,刘逢禄引宋翔凤之说,认为“四岳当有姜姓许由者,许太岳之后也。故《史记》又言

  • 箧衍集

    十二卷。清陈维崧(1625-1682)编。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晚荐博学鸿辞,参与修《明史》。能诗善词,尤以骈文见称。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两晋南北史

  • 广雅疏证拾遗

    二卷。清王士濂撰。士濂字堂溪,江苏高邮县人。士濂于《广雅疏证》原注未详或未训者,复博采群书,拾遗补阙,为之训释。多采全袒望、杭世骏、钱大昕、戴震、余萧客、段玉裁、钱绎、洪颐煊、郝懿行、朱骏声、邹汉勋、

  •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

  • 二十一史论赞

    三十一卷。明沈国元编辑。国元字飞仲,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二十一史论赞》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读书有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传世。

  • 新序

    十卷。汉刘向(前77-前6)撰。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年轻时通经自用,长于属文,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因反对宦官弘恭、万里,被捕下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

  • 缥缃对类

    二十卷。旧本题明屠隆(生卒年不详)撰。屠隆著有《篇海类编》。本书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都是市井幢轴之词。俗陋可笑。《四库全书总目》云:“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