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二十四卷。南略,十八卷。清计六奇(1622-1687?)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先生,江苏无锡人。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蜚声乡里,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尚著有《南京纪略》、《粤滇纪闻》、《金坛狱案》、《辛丑纪闻》等。《北略》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后续有增补,共六百四十余篇,三十一万余字。该书上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初起(通行刊本仅起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06)),下迄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占领北京,记录了近五十年间明北都及中国北部时事概略,书因以“北略”名。是书以编年为纲,杂以纪传、本末诸体,各卷略以时间为次,各篇略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卷末各缀以“志异”。取材以文献与口碑并重,所记多出于亲历闻见,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内载明清嬗代、明末政治和各地人民斗争史迹颇详,其中记农民起义的篇章居全书过半,所叙起义原因,李自成、张献忠等领袖,起义军的官制、兵制、币制、科举、年号、国号,重大措施和大顺农民军进入北京之事,颇为集中系统,较他书为详。为研究晚明农民起义与民族斗争历史的重要资料。但本书记事偶有与史实不符,又有岁月互讹、死生倒置等,须与他书互相参校。由于清初文禁森严,未能付梓,直到嘉庆、道光间,始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于世。之后各本均经删改。旧抄足本传世者有二,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本、江苏常熟曹大铁藏本。抄本卷数与通行本《国学基本丛书》同,但比通行本多出二十三篇,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卷首第一篇《建州之始》和卷末《北略总论》叙述本书义例,另有二十五篇可补刊本缺漏错讹者,总计约二万八千字。《明季南略》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后续有增补。旧足抄本十六卷,通行刊本十八卷。记明崇祯十七年(1644)弘光帝即位南京起至清康熙四年(1665)洪承畴病死福建,共20余年间南明弘光、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诸朝及中国南部时事概略,书因以“南略”名之。首二卷用编年体,以下各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亦略次以时序。作者生于明末,身历明清之际的政治大变动,故其所著《南略》诸书,或凭传闻,或出目睹,收集宏富,叙事清晰。内载南明军政大事、抗清战事与人物、农民起义,兼及琐闻轶事。对史可法、张煌言、瞿式耜、何腾蛟、郑成功、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及相关事迹叙述尤详。此书为《明季北略》之续编,是研究南明历史及当时阶级和民族斗争的重要史料,较之后人追记之书犹得其真。清初该书被列入《外省移咨应毁书目》和《禁书总目》。直至嘉庆、道光年间,始得刊行于世。通行刊本为《国学基本丛书》,但遭删窜甚重,文字与内容缺损均多,经与传世的清初旧抄足本对勘,抄本卷数少于刊本两卷,而文字则多出四十四篇,包括记事和《郑成功讨满州檄》,以及《跋》、《纪事》、《志感》、《读书》等约二万字,另有可补刊本缺讹削窜者约一万九千字。其中记叙编纂《北略》、《南略》的经过,刊本亦并缺。《北略》、《南略》版本有浙江海盐朱氏旧藏康熙活字本,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排印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旧抄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铅印本(编入《国学基本丛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中华书局1984年魏得良、任道斌点校本。

猜你喜欢

  • 警世通言

    四十卷。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该书是冯梦龙编撰“三言”的第二集,收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其中可考证认定为宋元旧本的有十七篇。与《古今小说》一样,冯梦龙于该集编录宋元旧本时

  • 学易讨原

    一卷。清姚文田撰。文田字秋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此书共12则,据其自序云,此书作于由闽至粤的途中,“途中孤寂无事,因忆昔年学易而似有得者,分条诠次,每抵逆旅,则索

  • 清溪漫稿

    二十四卷。明倪岳撰。生卒年未详。倪岳,字舜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南京礼部尚书谦之子。登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倪岳承其家学,研精

  • 孝经通义

    一卷。清华玉淳(生卒年不详)撰。华玉淳,详见《禹贡约义》条。该书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该书认为《孝经》首尾通贯,不必分经与传。其间字句删削,遵从朱熹《孝经刊误》。简文错误,则遵从吴澄的考定。

  • 禹贡正义

    三卷。曹尔成撰。其生卒年不详。尔成字得忍。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清代学者。《禹贡正义》成于康熙十三年(1674)。该书多据蔡沈集传,间或出以己见。其说则有背于经文,且无所依据。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

  • 涑水记闻

    十六卷。宋司马光(详见《易说》)撰。此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宋太祖,迄于神宗,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故名《记闻》,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记》收集的材料,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而间涉琐事逸闻。

  • 纲目志疑

    二卷。清华湛恩撰。湛恩字孟起,一字子屏,金匮(今属江苏)人。官教职。朱子著《纲目》,自序谓书岁以首年,因年以著统。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惟凡例一卷出于手定,当时李心传已议其草本于唐肃宗朝,直脱二年之

  • 旧馆坛碑考

    一卷。清翁大年撰。翁大年,详见《陶斋金石文字跋尾》条。旧馆坛碑为梁上清真人许穆之碑,碑文为陶宏景所撰。碑在茅山玉晨观(见刘大彬《茅山志》)。嘉靖年间玉晨观毁于火,拓本亦少流传。翁大年所得系潘耒旧藏,顾

  • 御批通鉴辑览

    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奉敕修。又称《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或《通鉴辑览》。明正德年间李东阳撰《通鉴纂要》九十二卷,清高宗时常翻阅。因其褒贬失宜,记载芜漏,不足以备览,

  • 芳谷集

    三卷。附《校勘记》一卷。元徐明善撰。明善字志友。别号芳谷。生卒年不详。德兴(今属浙江)人。历官隆兴教授,江西儒学提举。曾奉使交趾。陈日烜知其能诗,即请赋。明善即赋五言律诗一首。日烜称其才,遂纳款奉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