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十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名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山东昌乐、潍县知县。庄述祖少传其父庄存与之学,属常州学派,精于经学,著有是书及《尚书古今文考证》、《毛诗考证》、《五经小学述》、《说文古籀疏》、《珍艺宦诗文抄》等十七种。庄氏以为《连山》亡,尚有《夏小正》,还略可稽求义类,于是著是书。是书卷一为夏时明堂阴阳经,大戴礼记夏小正经传考异,二三卷为夏小正说义,四、五、六、七、八、九卷为夏小正等例文用音义,卷十为夏小正等例。是书荟萃古说,条理明晰,且合校众书,疏通章句,使《夏小正》清晰可读。书中有不少独到之见解,如以斗柄南门织女纪天行之不变,以参中火星纪日度之差,以二月丁卯知夏时,以正月甲寅启蛰为历元,岁祭为郊万,入学为禘,皆言人所未言,最为世人称服。然文中亦不免失义之处,如释纳卵蒜,谓卵为古文民之讹,蒜当作算,《说文》云:“明视以算之也”,《释诂》云:“算,数也,民算即民数”。此殆误读汉注八月算人,而以后释前,似此尚多,兹不备举。庄氏此书可谓昌明绝学,体大思精,有学人毕生以求而不能及者;此书与其另一本书《弟子职集解》,皆遥接《大戴礼记》,均为不朽之作,中虽小有失误,仍不失为颇有价值之作。是书有《珍艺宦遗书》刻本(1837),光绪九年(1883)刘翊宸刻本。

猜你喜欢

  • 吴越游稿

    一卷。明沈明臣(1518-?)、沈一贯(1513-1615)、余寅(1519-1595)唱和诗集。沈明臣,字嘉则。鄞县(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字肩吾,号龙江。鄞县(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

  • 三忠集

    十四卷。明郭惟贤撰。郭惟贤,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年待考。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为郭维贤官湖广巡抚时所编。前有万历二十二

  • 春秋书法比义

    十二卷。清刘曾璇撰。曾璇字荫渠,盐山(今河北盐山)人,官定州学正、泰安县知县。作者认为,读《春秋》之法,应发明书法,比事见义,兼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诸家之说,以及清代学

  • 阳明文钞

    二十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全书》、《阳明乡约法》、《保甲法》(已著录)。是编系清康熙二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群公四六续集

    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共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启。其正集今未之见,此其续集。所录无非应酬泛语,无足采录。如方云翼、葛谦白等贺秦太师诸启,尤秽简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 蠡园文钞

    二卷。《诗存》二卷。《诗话》二卷。《赋草》一卷。《外集》一卷。《对联大备》一卷。附《天印山房遗稿》一卷。清范启璋(生卒年不详)撰。范启璋,江苏南京人,约清末前后在世。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盛赞文廷式之

  • 六书释义

    二卷。近代李天根撰。李氏生平,参见《说文部首略注》。全书分总论、分论、结论三大节。首为总论,述六书名称次第及诸家之论六书,以及转声通假。次为分论,释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末为结论,总述己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① 五卷。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具体成书过程,是由智奉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诏令,于太极殿“开仁王般若经题”,讲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至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