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事为福斋随笔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等多项内容,其中记述的元《文选》毁于兵乱、宋会要未及编纂等内容,较有价值。又如张巡城困之遗事足以增广见闻。全书详略得当,对研究古代文化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 容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易绍德、王永贞修,封祝唐、黄玉年纂。易绍德,字筱川,湖北汉阳人,监生,光绪十九年(1893)任容县知县,二十二年(1896)卒于任所。王永贞,字固亭,陕西城固县人,举人,光绪二十三年

  • 罗经顶门针

    二卷。明徐之镆(生卒年不详)撰。徐之镆,建阳(今属福建省)人,万历中诸生,撰有《罗经顶门针》二卷。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仅主二十四向,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徐之镆撰《罗经顶门针》,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

  • 闻喜县志补

    四卷。清陈作哲修,杨深秀纂。陈作哲详见光绪《闻喜县志斠》。《闻喜县志补》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补蠲赈;卷二补星度;卷三补金石;卷四补学校。四类中,以金石记述最详且精。陈作哲在金

  • 群书集事渊海

    四十七卷。未著撰者姓名。《明史·艺文志》以为宏治时人偏。可能据高儒《百川书志》所载。考李东阳《怀麓堂集》有此书后序。称国初人所辑,内官监左少监贾性在司礼购而得之。捐赀镂版,病其字在小,募善书者录之,稍

  • 粤风续九

    四卷。清吴淇(1615-1675)编。吴淇字伯其,号冉渠,雎州(今安徽宿县北部)人。是集凡四卷。为吴淇任浔州推官时,杂采其土人歌谣,又附猺、狼、僮歌数种,汇为一编而成。其云续九者,屈原有九章、九歌,拟

  • 诗经雅笺

    五卷。清玉枢氏撰。玉枢氏姓名、籍贯皆不可考。此书正文前有道光十六年(1836年)作者自序,知其为嘉庆、道光时人。今考其书,作者以为《尔雅》为六经注脚,涉及《诗经》者尤多。读《诗经》而不读《尔雅》,则异

  • 古音拾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收古文或体及冷僻不常见之字,以平水韵编次,各注明出处。收罗甚为丰富,然冗杂繁冗,考证亦未精确。有《升庵杂刻》本。

  •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