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列国志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氏所录的大段商周故事亦被舍弃,而只从厉王失政、宣王闻亡国童谣、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情节的简略介绍引出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而主要内容是演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杀伐和列国纷争。冯氏又删去了余氏原书一些“率意杜撰”不合史实的情节如“秦哀公临潼斗宝”等,依据史传增补了一些原书疏漏的史事。作者凭籍史实,对那些腐败残暴和骄奢淫佚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晋灵公、陈灵公、宋康王、楚灵王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那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称霸诸侯;秦孝公用商鞅而变法图强,都予以肯定和颂扬。同时,对战乱中深受兵燹之灾的人民也寄予了一定同情。该书历史时间跨度大,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合理安排全书结构,重大事件叙述条理清晰,没有轻重失衡,且不乏精彩描写。人物塑造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集中概括,塑造了不少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观道人在该书序中所云“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总的来看,该书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历史小说。清乾隆时,蔡元放把《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加了一些夹注评语,易名《东周列国志》,二百多年来流行于世。其实确切地说,《东周列国志》只是冯氏《新列国志》的一个评点本,蔡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冯作。该书最早版本是明末金阊叶敬池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国内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亦藏有与日本藏本版式相同的明末刻本。另有明末赠言堂刊本,德聚堂坊刻本,以及清康熙间覆刻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叶敬池刊本标点校正出版。

猜你喜欢

  • 分类标注朱子经济文衡

    七十五卷。宋滕珙(详见《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撰。此书为明朱吾弼对珙之《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之重刊本,而标其要语干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为猥陋。《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宝砚斋诗词集

    五卷。清潘文熊(约1892前后在世)撰。潘文熊字质文,号幼南,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三年(1877)进士,官刑部主事,改选扬州府学教授。本书为潘文熊遗集,卷一为《拙余吟稿》,卷二为《宝砚斋诗稿

  • 东牟集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

  • 全史论赞

    八十一卷。明项笃寿编撰。笃寿生平事迹详见《小司马奏草》条。《全史论赞》撮录诸史“论赞”,以备观览。分《史记》七卷、《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

  • 甘泉乡人稿

    二十四卷。《余稿》二卷。清钱泰吉(1791-1863)撰。《年谱》一卷,钱应溥撰。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先生,江苏嘉兴人;钱应溥系钱泰吉之子。钱泰吉以廪贡为海宁州训导近三十年,与其兄仪吉(号

  • 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

  • 嵩崖尊生全书

    见《嵩崖尊生书》。

  • 汉川图记征实

    六卷,清田宗汉纂修。田宗汉,字云槎,本县人。弱冠时,值粤捻军起义,迁家湖畔,挟书自随,凡经世有用之文,无不悉心研究,慨然放弃赴科举,幕游各军,遍历数省。所至多留心利病,足迹所至,即以所制审度表测量距离

  • 笺卉

    一卷。清吴菘撰。吴菘,字绮园,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笺卉》一书。是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黄山各种花卉图和题句加以注释和说明的。黄山僧人雪花曾经将黄山所产的各种花卉绘为图,当朝重臣、

  • 芜园诗集

    六卷。明葛征奇(?-1645)撰。葛征奇,字无奇,号介龛,浙江海宁人。生卒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告归遨游湖山间,故其诗颇有闲适之致。集中多及其家姬“是庵者”,系征奇妾李因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