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诰

康诰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子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义民,汝丕远惟商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义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义。”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猜你喜欢

  • 画禅室随笔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

  • 军权

    四卷。明何良臣撰。何良臣《阵纪》四卷已有著录,此其又一著述也。此书分国本、国禁、兵本、兵秘、礼士、士遇、驭士、士品、握机、揣情、必虑、必克、将事、将诫、任将、军范、术占等十七目,计一百七十四篇。书中《

  • 声类

    ① 一卷。魏李登撰,龙璋辑。李登,三国魏人,字、里不详。《北史·江式传》称李登官左掖令,与孙炎同时。炎注《尔雅》盛用反切。登著此书,以声音比类相从,故名《声类》。唐封演《闻见记》谓《声类》凡十卷,收一

  • 女学

    六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此书是一部约束妇女的封建礼教规范,摘录经典、史传中有关内容及格言,按朱熹《小学》体例,分(妇女)“德”、“言”、“容”、“功”四类,书中杂有作者的有关论述。此

  • 逆降义

    一卷。南朝宋颜延之(384-456)撰,清马国翰辑。颜延之,字延年,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好读书,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宋初为太子舍人,历始安、永嘉二郡太守、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孝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诊宗三味

    一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味》。张氏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但当时的某些脉学著作却颇多疏漏谬误之处,于是编撰此书。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全书共三万七千字,以

  • 说文新附考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年号紫翁,又号巢经巢主,祖籍吉水(今属江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官荔波县训导,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未行而卒。工诗,为晚清宋诗

  • 古今楹联汇刻

    十二卷。清吴隐辑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收明至近代楹联三百余通。先以摄影缩小后上石。每联前各刘书者小传。俞越题跋说,古无楹联,宋以来稍有见者,至明乃盛,近世以来多有集古碑帖为联,而集联为帖,则

  • 武林游记

    一卷。明高攀龙撰。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后拒捕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