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雅补疏

广雅补疏

四卷。近人王树楠撰。王树楠,清直隶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入民国尚存。是书颇能补王念孙氏《广雅疏证》所未备,如《释诂》“聆、听、自、言、仍,从也。”王念孙仅释“聆”、“仍”二字,而“听”、“自”、“言”三字未释;“听”、“自”训从,义甚普通,可不必疏证;“言”训从则应有疏证以显之。王树楠《补疏》云:猷与犹古字通,《诗·小星》实命不犹。毛传:犹,若也。《尔雅·释言》作猷,若也。郭璞注引《诗》作猷,犹命不顺也。《尔雅》若,顺也。亦通作由,《诗笺》:由,从也,从亦顺意。亦通作游,《汉书》注引服虔云:游,流也。《尔雅》顺流而下曰泝游。是书颇能运用声义相通之法,取证亦博,不乏精审之论。有《陶庐丛刻》本及《文莫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

  • 道德经说奥

    二卷。明朱孟尝(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朱孟尝,真名不详,孟尝是其字号。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又隐其名者有多家,朱孟尝作《道德经说奥》也隐其名。据《四库提要》载录,此书旧本题朱孟尝撰。称其附刻朱翊钺《广宴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皇朝武功纪盛

    四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耘松,一字云崧,号殴北,别名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史学家、诗人。年二十四中举,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预撰《通鉴辑览

  •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详见《钦定诗义折中》)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

  • 青溪诗偶存

    十卷。清蒋锡震(1662-1739)撰。锡震,字岂潜。江苏宜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集分二十二种:《辍耕草》、《北征集》、《渡河集》、《赘肬集》、《北游草》、《楚游草》、《

  • 道古堂文集

    四十六卷。清杭世骏(1695-1772)撰。杭世骏,字大八,一字堇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曾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著有《诸史然疑》、《三国志补

  • 论礼条牒

    一卷。南朝宋任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是书十卷,注云“宋太尉参军任预撰”。今只存二条,一论帝王之改乐,一论稷坛之方位。盖当时条为上议礼之件,故称条牒,非为说经而作。其论

  • 石首县志

    ①七卷,清张坦修,成师吕纂。张坦,字平侯,号岘山,云南石屏州人,雍正四年(1726)进士,官石首知县。石首县始于晋,因境内多山石,名石首山,故名县。元明以前旧志无考。县志创修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

  • 玉兰堂帖

    六卷。刻者不知其名。第一、二卷题“古法帖”,第三、四卷题“唐名人帖”,第五、六卷题“宋名人帖”。形式上六卷皆同,而刻尾年月则大异。前二卷云:万历庚寅云阳姜氏玉兰堂摹勒上石。后四卷帖尾则云:淳熙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