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业录类编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不便观览,顷自山东巡抚改佐南台,舟次之暇,辄手自编订,以类相从,付门人无锡陈大尹名世,校而刻之,以广其传。”此本盖从刻本传写。论者谓分类失居仁之意。《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不便观览,顷自山东巡抚改佐南台,舟次之暇,辄手自编订,以类相从,付门人无锡陈大尹名世,校而刻之,以广其传。”此本盖从刻本传写。论者谓分类失居仁之意。《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十二卷。清袁元修,杨九有纂。袁元,字北海,安徽天长人,顺治进士,曾任河间县知县。杨九有,字载庵,顺天武清(今属天津)人,康熙进士,历任永年县教谕、河间县儒学教谕。康熙十一年檄修通志,时袁元任河间知县,
六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折中》)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命廷臣会议修辑《选择通书》,与《万年历》一起颁行,但二书未能划一,其中尚沿旧说。康熙五十二年(1713),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对曹振圭
见《还冤志》。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
一卷。清吴学孔(生卒年不详)录。学孔之师罗为赓,生卒年不详,号西溪,南充(今属四川省)人,康熙年间官乌程县知县。为赓以“古小学”命其书室,与门人、徒生讲论其中。学孔以问答形式,录辑其师为赓讲学论学之书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五十六卷。清代知归子(生卒年不详)撰。知归子,是彭绍升亦称彭际清之法号。该书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人士(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成为记载历代居士比较完备的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
无卷数。艾南英(1583-1646)撰。南英字千子,一字千之,东乡(今属江西省)人。明末学者。为诸生,好学,善读书,以文名世。天启四年(1624)举于乡。后屡试不第。西京陷,入闽,唐王朱聿键召见,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