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汇纂集要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而习之,毕生可免泛滥之讥。”今观此书,乃一乡村学究之高头讲章而已。卷首载有“九州田掌诀”、“九州赋掌诀”、“土色性歌”、“贡赋歌”、“贡道歌”等,皆乡塾学究教课童蒙之举。其上方批语,亦十分粗浅,少有可取之处。今存世者为钞本。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而习之,毕生可免泛滥之讥。”今观此书,乃一乡村学究之高头讲章而已。卷首载有“九州田掌诀”、“九州赋掌诀”、“土色性歌”、“贡赋歌”、“贡道歌”等,皆乡塾学究教课童蒙之举。其上方批语,亦十分粗浅,少有可取之处。今存世者为钞本。
二卷;书牍一卷;范忠宣公奏议二卷,明范惟一编。范惟一是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孙,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该书卷首题有朱希周、孙承恩、文征明、陆师道同校,前后无序跋,只在文正奏议前有韩琦的旧序一篇。清代康熙年间由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孝甫,一字伯孝,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广平府知府,居官廉洁,负文名。此书因何景明《大复论》门目太狭,推而广之,乃成四卷。自
一卷。明刘琏撰。刘琏,字孟藻,浙江青田人,生卒年不详。诚意伯刘基长子。洪武十年(1377)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后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所胁,坠井死,年仅32岁。事迹附见《明史》刘基传。此
一卷。宋王千秋撰。王千秋字锡老,号审斋,山东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收载《审斋词》一卷,但未详其始末。据本书有《寿韩南涧生日》及《席上赠梁次张》二词,南涧名元吉,隆兴间为
十六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十三卷。元朱祖义(生卒年不详)撰。祖义字子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仕履及事迹均不详。祖义于六经都有句解,均已亡佚。元代科举考试,《尚书》用古注疏与蔡沈《书集传》,蔡《传》简易,古注疏繁难,其后蔡《
十八卷,首一卷,清赵宗耀等修,刘树德等纂。赵宗耀,广东人,举人出身,同治二年(1863)任彭泽县知县。刘树德,岁贡出身。彭泽县志,创自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弘治万历间,相继两修,及清修于康熙二十
一卷。明杜琼(1396-1474)撰。杜琼字用嘉,号鹿冠道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文学家、书画家。明经博学,终生不仕,翰墨书画亦皆精。晚年家居,以卖画为生。擅山水,风格苍秀,开吴门派先河。诗文沉着古雅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