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宣和遗事

宣和遗事

二卷,分前后二集;另本题《大宋宣和遗事》,四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宋人编,可能经过元人整理。讲史话本小说,按年代简述北宋政治的演变。开头入话部分历举自上古尧舜至纣王、隋炀帝等贤明君主和无道失政君王,正文主要故事从王安石变法,写到宋高宗建都临安。没有中心故事情节线索,而对宋徽宗荒淫失政、金兵入侵的靖康之难叙述较详。文体也参差不一,全书大部分是浅近的文言,保留杂录各种野史、笔记的语体形式;关于宋江和李师师的故事,则基本是白话,可能来自民间传闻,说话人的口吻较明显。所记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掳北行事,系据黄冀之《南烬纪闻》及署名辛弃疾之《窃愤录》、《续窃愤录》节录。其他取材之书还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九朝编年备要》、《钱塘遗事》、《建炎中兴记》、《皇朝大事记讲义》等。赵与时、陈东、陆游等人的诗文,也被编录一些。该书取材虽杂,但思想倾向鲜明,痛恨君主荒淫、不满权奸误国,反对道人参政、怨愤民族沦亡,同情人民苦难,赞美除奸救国英雄等观点,贯穿于全书。其中叙述梁山故事,有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梁山、宋江受招安征方腊等情节,文字虽简略,但已略具《水浒传》雏形,为研究《水浒传》成书和演变的重要资料。本书版本有璜川吴氏旧藏明刊本,今归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士礼居丛书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从此本出)。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分元亨利贞四集。属于士礼居丛书本重版本的有:1914年上海扫叶山房影印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丁锡根点校《宋元平话集》本。属于金陵王氏本重版本的有:1915年涵芬楼翻刻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水经注

    四十卷。郦道元撰。郦道元(469-527年),字善长,幽州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孝文帝时,历官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居官号称严猛,为权贵所

  • 东谷赘言

    二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古者士大夫老而明农,日坐里门以训其乡之子弟。予往时奔走名途,窃有此志焉。及得请东归,已成勃窣翁矣。里门之役莫偿初志,乃闭关习静,以送残龄。门生故

  • 元宵闹传奇

    二卷。明李素甫(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素甫字位行,江苏吴江人,生平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目》著录李素甫撰。明吕天成《曲品》未载,可能素甫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后人。此剧共二卷,二十七出,系演

  • 诗集传附录纂疏

    二十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今属江西)人。景定甲子(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著述另有《易本传附录纂疏》、《易学启蒙翼传》、(《四库全书·易类已收

  • 七音略

    一卷。南宋郑樵编,收在他所著的《通志》内,故全称为《通志·七音略》。郑樵生平见“尔雅注”。《七音略》据郑樵序文说是参考《七音韵鉴》编成的,《七音韵鉴》的作者已无考,可能与《韵镜》同出一源。《七音略》与

  • 字体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本。是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人所撰。清任大椿据玄应《一切经音义》辑录四则以成此编。考之玄应《音义》,任书未录者尚多。由

  • 癸巳类稿

    十五卷。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学识渊博,精通诸子百家,长于考据。本书因辑成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故题为《癸巳类稿》。此书

  • 拟汉乐府

    八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一名《舆上集》,以其多写成于舆上。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称:“胡缵宗乃揣摩题意为之,殊类于刻舟求剑。况唐人歌诗之法,宋人不传

  • 西征道里记

    一卷。宋郑刚中(详见《周易窥余》)撰。本书记载绍兴九年(1139)郑刚中奉命赴陕西时沿途见闻。其中所记兵火凋落之后,人事兴衰,物情向背等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永乐大典》本、《金华丛书》本、《

  • 春秋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徐邈传》,徐邈著有《春秋音》,今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并参考《集韵》,辑录佚文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该辑本对研究古音韵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