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宜斋野乘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日积月累,形成十卷之书,定名为《宜斋野乘》。后毁于大火,吴枋重新回忆、撰成此书。今检其书,共记五帝非官天下、过秦论误、先辈、千字文重复、孟子与孟尝君同时、先子先君先人、颜子非廿九岁死、画野分州、名不可称、小人小生、状元词误等十一条,当非完帙。此书虽以《野乘》为名,而多涉考证,其中如谓孟尝君与孟子同时,谓颜子不足29岁而死,谓吞灭东、西周者不是秦始皇等,皆有依据。又论五帝非官天下,举少昊传位于侄、颛顼传位于从侄、挚传位于弟、尧传位于五世侄孙、舜传位于六世祖之从兄弟等,以证五帝家天下,颇有新意,可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宛委山堂《说郛》、《艺海珠尘》、《续知不足斋》、《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养素轩丛录》、《常州先哲遗书》、《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武林藏书录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申撰。丁申(约1815-1885),原名壬,字竹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宋朝迁都南渡后,杭州(时称“武林”)成为东南文化的中枢,藏刻书

  • 施注苏诗

    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伪》一卷。《苏诗续补遗》二卷。宋施元之撰。施元之,字德初,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仅从陆游书序中知其官为司谏。同注者为吴郡顾禧,施元之子施宿,又为补

  • 春秋辑传辨疑

    无卷数。清李集凤撰。集凤字翙升,山海卫(今河北秦皇岛市)人,曾任洛阳县丞。《畿辅通志》称集凤历三十年,凡四易稿,然后成《春秋辨疑》六十五卷;而此书未分卷帙,多达五十二巨册,大约属作者未曾编定之稿。此书

  • 袁崇焕督师事略

    一卷。清何寿谦撰。寿谦广西藤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崇焕字元素,明末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抗御后金。崇祯二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氏星夜驰援,但崇祯帝中反

  • 诗经揭要

    四卷。清周蕙田(生卒年不详)撰。蕙田字蓉裳,玉峰人,生平不可考。著有《五经揭要》。是编为《五经揭要》之一。据《五经揭要》沈初序,知是编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全书凡四卷,分上下两格,上格备录章旨

  • 李中丞文集

    二卷。明李涞(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李涞,字源甫,号养愚,江西雩都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著有《李中丞文集》。是集为康熙十年(1671年)其里人易学实所

  • 史评辨正

    四卷,清黄鹏扬撰,作者生平事迹见前《读史吟详》条。《史评辨正》一书取历代史评,论断其是非。每条之前都先列出前人之语,其次再申明作者自己的看法观点。书前自序所论评史中有“三病”、“四宜”等说,颇为切中历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看易凡例图说

    一卷。明龙子昂撰。子昂为江西泰和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曾任知县。该书本不标书名,前列读《易》凡例共三十二条;后列图说,解释河图、洛书及朱子《本义》九图象数之理。疑为某书的首卷,并非完本单册。

  • 春秋穀梁传郑氏说

    一卷。晋郑嗣撰,清马国翰辑。郑嗣的生平事迹不详,其撰述也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而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有所征引,共二十节。据范宁自序,知郑嗣为范宁父范汪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