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定襄县志

定襄县志

①八卷。清王时炯修,牛翰垣纂。王时炯字晋予,号万元,广东乐会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定襄知县。按定襄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汇为八卷。自王立爱增修后,又近百年未续修。王时炯掌定襄后,锐意修志,就聘牛翰垣为主纂,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遂成此志。《定襄县志》康熙五十一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地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山川,都里,烽堠,水利,丘墓,古迹,集场,风俗;卷二建置志;城池,县治,学校,公署,仿楔,铺舍,桥梁,兵防;卷三田赋志:户口,地粮,徭役,里甲,邮传,课钞,匠役,屯田,物产;卷四秩祀志:坛壝,寺观,祠庙;卷五官师志:守臣,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巡检,仓大使,训术,训科,僧会,部使,名宦;卷六人物志:荐辟,乡举,进士,乡贡,应例,掾属,武功,武举人,世袭,封赠,恩荫,乡贤,孝义,节烈,隐逸,流寓,仙释,宾耆;卷七灾祥志:灾异,祥瑞;卷八艺文志:碑文,墓祭文,诗词。此志乃复续润色王立爱旧志,并去伪存真,芟繁润藻,严其词义,详其事迹,堪称定襄志善本。②八卷。清王时炯原本,王会隆续纂修。王时炯详见康熙《定襄县志》。王会隆字盛斯,河北霸县人,出身例监,雍正二年(1724)任定襄县知县。王会隆掌定襄后,锐意续修《定襄县志》。他在此志序中曰:“余以冀北庸流,承乏襄宰,每披阅往牒,盱衡时事,不禁切续貂之志,故于簿书之暇,与邑之绅士参订,续著为书。”《定襄县志》雍正五年(1727)增补康熙本。此志仅距康熙旧志十六年,故全书版刻即用旧志原本,然将其增补者,刻于其后,此书虽为定襄邑善本,尚有不少缺略之处。

猜你喜欢

  • 沈阳日记

    不分卷。朝鲜世子等纪录。朝鲜李朝第十六代皇帝仁祖之子、昭显世子李于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元年(1644)八年间在清为人质。该书为世子及其随员在沈阳时期的日记,详细记载了他们的行动及见闻,是研究当时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

  • 古大学注

    一卷。明乔中和撰。乔中和(生卒年不详)字还一,明内丘(今河北内丘)人,官至太原府通判。著有《说易》、《说畴》、《图书衍》、《元韵谱》、《大易通变》。是书前有自序,后有跋。是书虽从古本,但诂义多杂。如分

  • 读经札记

    二卷。清单为鏓撰。为鏓,字伯平,山东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曾掌山东济南书院。这本书首有山东巡抚阎敬铭序,书名虽为读经,但实际上只有《春秋》三传。主要思想见于凡例,内容大体为:发明字义

  • 女学

    六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此书是一部约束妇女的封建礼教规范,摘录经典、史传中有关内容及格言,按朱熹《小学》体例,分(妇女)“德”、“言”、“容”、“功”四类,书中杂有作者的有关论述。此

  • 钟律书

    一卷。汉刘歆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刘歆字子骏,后名秀,字颖叔,曾与父刘向校秘书,集六艺群书为《七略》。曾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于学官,颇受讥讪。王莽时,被引为国师。莽征天下知晓钟律者百余

  • 容拙斋文钞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

  • 宋金元诗选

    六卷。清吴翌凤(1742-1819)编辑。吴翌凤,字伊仲,号杖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诸生。少寓陶氏东斋,攻读史书,工诗文。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唐诗选》、《怀旧集》、《印须集

  • 丁野鹤先生诗词稿

    八种,二十卷。明末清初丁耀亢(1599-1669)撰。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明末诸生,入清后,曾任容城教谕。其著作多为诗词及传奇剧本,另有小说《续金瓶梅》,内容荒诞秽亵

  • 古奇器录

    一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撰。《古奇器录》,杂录古人各种奇器名目,并分别标明奇器的各自出处。书后附有江东藏书目录,第一为经、第二为理学、第三为史、第四为古书、第五为诸子、第六为文集、第七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