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庆府志

安庆府志

十八卷。清姚琅等修,陈焯等纂。姚琅,号书岑,浙江石门人。清顺治九年(1652)拔贡,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员外郎、兵部职方郎中,康熙九年(1670)升任安庆知府,十三年去官。陈焯,字默公,号越楼,安徽桐城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兵部主事。陈氏少有文才,工诗文,善真草,著有《涤岑诗文集》,选刻《古今赋会》、《宋元诗会》诸书行世,学者称其文杰先生。安庆在唐虞三代,隶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又为舒、桐二国地,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文帝以后属庐江郡,三国初属魏,后属吴,晋仍属庐江,分置晋熙,南朝因之,隋改同安郡,唐改舒州,五代属南唐,宋属淮南路,元初升安庆府,至元十四年,改为安庆路,明初改宁江府后复名安庆府,清因之,属江南,时修此志时尚未析江南为安徽。安庆旧志,据此志凡例云,修于明者为旧志,修于清顺治年间者为初志,此志为继顺治志之后而修。据靳辅序云:“皖都姚守司志事,既延宿彦论次之,勒成一书,乃以病废乞归,剞劂中阻,刘守汉踵其成”。此志共十八卷,卷一为图考、疆域、星野;卷二为沿革表、职官表;卷三为山川、风俗;卷四为户口、田赋;卷五为物产、城池、公署;卷六为学校、祠祀;卷七为选举;卷八为津梁、乡镇、古迹、寺观;卷九名宦;卷十至十一为人物;卷十二为列女;卷十三为流寓、仙释、方伎;第十四为祥异、兵氛、恤政;卷十五至十七艺文;卷十八杂记。此志分类颇称完备,内容搜辑,亦称丰富。其于舆地沿革,先列沿革表,后附沿革总记,较之惟重列表者更胜一筹,又以旧志所载帝王、后妃、封建移入杂记,亦称有见。其风俗、农政、军储诸事,皆纤细必录,是于国计民生尤知致意。在清初方志中,此志可称佳作。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抄本。

猜你喜欢

  • 石西集

    八卷,附《崇礼堂诗》一卷。明汪子祜(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汪子祜,字受夫,别号石西,湖南石门人。性喜为诗。其诗文自二十岁至七十岁,皆编年为集。后其元孙汪宗豫搜辑遗稿,由汪懋麟等编定为是编。是集有诗

  •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

  •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

  • 阳城县志

    ①十六卷。清杨善庆修,田懋纂。杨善庆字必干,湖南兵阳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七年(1752)任阳城知县。按阳城县志,自创修于明嘉靖后,入清以来,顺治一修,康熙二修,此为三修。此书为四修。《阳城县志》乾隆

  • 史品赤函

    四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性好学,喜著书立说。著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古文奇赏》等。生卒年及事迹详见《系辞十篇书》条。所编《史品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测圆海镜

    十二卷。元李冶(1192-1279)撰。李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李遹次子。少时于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求学。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

  • 祥符文献志

    十七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文学家、学者。正德进士。授沔阳知州,累擢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家居四十年,肆力于学,以古文名于时。有《医史》、《汴京

  • 湛然居士文集

    十四卷。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子孙。元太宗窝阔台时,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担任必阇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文集以诗为主,其中西域诗六十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