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古堂日记

学古堂日记

四十九种,不分卷。清雷浚、汪之昌编。清代,江浙一代学术最发达,通经史的学者以及藏书家如宋翔凤、顾广圻、吴钟骏、冯桂芬、黄丕烈等,都曾名重一时,后经镇压太平天国之战,书籍和文化设施都有损失,之后又大力重建,设书局,刊印古籍。当时冯桂芬为正谊书院院长,倡导藏书,并于书院内设学古堂,藏书六万余卷,招收有志于学术的儒生,读书学习。设日记,由诸书生记下当日学习所得,学长为雷浚。《学古堂日记》所收即是书院高材生读经史、算学著作所作的日记,虽然不一定成熟,但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的学术概况。其中《读周易日记》二种、《读尚书日记》一种、《读毛诗日记》九种、《读尔雅日记》七种,《读史记日记》二种、《读汉书日记》四种,以及《三礼》、《通鉴》、《文选》及其他书籍的日记多种。后附编者所辑《学古堂日记丛钞》六卷。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学古堂书院刻本。

猜你喜欢

  • 密勿稿

    三卷,毛纪撰。毛纪(1463-1545),明山东掖县人,字维之,号峰逸叟。成化丁未(1487)年进士。正德(1506-1521)中以吏部左侍郎迁礼部尚书,寻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嘉靖(1522-15

  • 易象通义

    六卷。清秦笃辉撰。笃辉字山子,号榆村,汉川(今湖北武汉市)人,贡生。其谓:易有义而象以立,有象而义以明,义者象之所以然,象者义之所当然,通象而后通义,故名其书为《易象通义》。又谓卦变体实为彖爻取象之枢

  • 文字会宝

    不分卷。明朱文治撰。朱文治,字简叔,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不详。本书取前代之文,人各一篇,裒而成集。其凡例称,书家姓名均据文之朝代后先为序次。不过,其中亦有编排错误。如王勃在江淹之前,刘禹锡在骆宾

  • 湖海诗传

    四十六卷。清王昶(1724-1806)编。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春融堂集》。王昶二十多岁以后,出游入仕,广识海内文士,

  • 唯室集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

  • 双树轩诗抄

    一卷。清僧湛性(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湛性俗姓徐氏,一名湛汍,字药根,又曰药庵,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居扬州之祇园庵。湛性工诗,宗法王士祯,惟沿溯王士祯唐诗十选之中,故结体修洁,时

  • 稼溪诗草

    二卷。清黄维翰撰。黄维翰(生平见《稼溪文存》条)。诗集共二卷,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2)至民国九年(1920)年。魏元旷跋云:“读申甫所存诗,皆身世悲忧之作,盖申甫虽好论诗,而非专力欲以诗名者,故其

  • 长短经

    九卷。唐赵蕤(生卒年不详)撰。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三台县)人。博学多闻,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淡于仕途,开元中玄宗下诏召见,赵蕤坚辞不赴。《长短经》成于开元四年(716),在自序中称凡六十三

  • 三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史记》一卷,《汉书》二卷,《后汉书》一卷,《续后汉书》一卷。《史记》后附宋本跋二篇,《续后汉书》后附宋本牒一篇

  • 石泉书屋诗钞

    八卷。清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约为道光前后人。李佐贤与鲍康共撰有《古泉汇》。另著有《石泉书屋金石题跋》、《书画鉴影》等。《石泉书屋诗钞》首有自序,次诸家题词。自序云:“何子贞谓佐贤有诗人之性情,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