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钩命决

孝经钩命决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凡十条,其中“中国多孝则风雨时”一条,“孝旨如醴泉”一条,“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一条,“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一条,“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性情者视孝子”一条,“不时谓之败岁,不孝谓之戮民”一条,《群书征引》未载。“三皇步,五帝骤;三皇驰,五霸骛。或称帝王,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一条,其“或称帝王”以下《群书征引》也未载。“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一条与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三十八篇文字完全相同。不知是仲舒引纬文,还是纬文误入。“春政不失,五谷蘖;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荒;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谷稚熟,日月光明”一条并见《尚书考灵曜》,当为误入。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孙珏认为,纬书言命者,数《元包》最好;以钩言者数《春秋》之文燿钩与《河图》之稽燿钩。是书所辑不注明出处,多混杂伪脱。如“孔子海口”八字,孙珏已收入《孝经援神契》,又重收于此。“水性则信”九字见于《王制疏》,只作孝经纬,孙珏也收于此。《王制疏》所引作“土性则智,水性则信”,孙珏妄为互易,实在有失古训。“东夷之乐”条,见于《周礼·春官》鞮氏疏,作“持矛持弓持钺持盾”,孙珏则作“持矛持羽持戟持干”,不知何据。是书语驳而不切,与其所辑《孝经援神契》无异。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本于赵在翰所辑,而以《古微书》以及清河郡本校之。与《古微书》同引者,共三十三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十条。与清河郡本同引者,共十五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八条。“或称帝王”二十五字,清河郡本接于“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之下,连为一条,并于此条下宋均注增“多步者行犹缓,骤则行之速。驰者则如奔,骛者则如飞。行缓则久,行速犹常,如奔则疾,如飞则一止而已。故霸不如王,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矣”,凡五十三字。“情生于阴”条下,清河郡本增宋均注“阳气主于流进,故仁;阴气主于积聚,故贪也”二十字。赵本引《续汉书》注“天失仁”,“天”下注疑有缺字,而清河郡本直接作“天子”,较赵本为善。黄奭仍沿袭。另补二十九条,附于其后,仍用赵在翰考证而删其名。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所辑凡七十八条。其中第一条“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其为木铎,则天下法”中,“圣人”二句,《诗闷宫正义》引入援神契。第十四条“仲尼海口,言若含海泽也”,《艺文类聚》人事部引“孔子海口含海”入援神契。在翰于条下,均注明出处。其他书互引有同异者,也详加说明。“郊祀后稷”条,援杨应阶说,认为《礼》“王后蚕于北郊”,无“北郊祭地”之文。此云“祭地北郊就阴位”,证以《汉志》引《逸礼》云“祭地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可据以补《礼》文之缺。是书引《古微书》数处,只有“钩象星也”四字,《古微书》讹作正文,在翰订为注。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题魏宋均注。是书以《古微书》为底本,开卷引“贲居子云”,作解题,可谓望文生义,不足为据。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间或对《古微书》所遗有所补充。对《古微书》漏引、误收,国翰据《后汉书》天文志注、《周礼》贾疏、《北堂书钞》以及《广弘明集》或补引,或移正,或订正。又补入《北堂书抄》一条,《御览》三条,《周礼·春官》郑注一条,《周礼》贾疏一条,《礼记正义》三条,《文选》注十一条,《路史》注一条,《仪礼疏》一条,《后汉书》注六条,《诗正义》一条,《占经》四条,《礼记》郑注一条。另据《唐书·儒学传》“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二句,校《礼记正义》无二“之”字,为他辑本所未及。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所辑凡七十二条,条下各注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间或有考证。《周礼·大司乐》郑注,引“祭天子南郊就阳位”只云孝经说,而《周礼·地官牧人》疏,引“祭地于北郊就阴位”,两文成对,因收入此卷,又引《说郛》“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条,谓“作礼制乐”当为“制礼作乐”。又《春秋左传》杜佑疏,引“《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学经》一尺二寸书之”,而《通典·封禅门》引“六经册长尺四寸,《孝经》册长足二寸”,疑杜佑所说系括此意为之,另外别无出处。是书引《说郛》“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鹜”一条,其中“趋”字《御览》及旧本《说郛》均作“骤”字。是书亦引《渊鉴类函》一条。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蠡县续志

    一卷。清耿文岱纂修。耿文岱曾任蠡县知县。康熙十九年(1680),直省修通志时,耿文岱任蠡县知县,逐集邑中耆硕,“广搜博稽”,纂录数十款,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分为公署、城池、古迹、风俗、文庙、魁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

  • 国史补

    见《唐国史补》。

  • 齐乘

    六卷,附音释一卷。元于钦撰,于潜释音。于钦(1284~1333),字思容,山东益都人。历任国子助教,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御史都司员外郎、兵部侍郎、益都田赋总管。任职期间,宽政便民,甚得民心。于潜,于

  • 新增集对七巧图

    见“以当一瓻”条。

  • 谥法

    四卷。宋苏洵(1009-1066)撰。洵字明允,眉山(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

  • 诗书古训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 丧礼备要补

    八卷。朝鲜朴建中(生卒不详)撰。朴建中,字士标,号仙谷,尚州(今地不详)人,从宋心斋焕箕、金过斋正默等游,履践笃行,尤深于礼。《丧礼备要》为申义庆著,沙溪金长生取之修润而成《丧礼备要本篇》,然其抄录从

  • 夏小正戴氏传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

  • 后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详见《吴兔林日记》。乾隆五十八年(1793)夏,陈廷庆辰州知府任期三年满,归棹星沙,小泊朗江鼎城下,循驿路行,再访桃花源,与贺竹林同游。山僧出迎,导由遇仙桥入,竹香泉韵,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