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义疏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著述颇丰,自著的有《揅经室集》五十八卷、《诗书古训》六卷、《曾子注释》四卷、《仪礼石经校勘记》四卷、《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等十余种,主持编纂的有《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注疏》四百一十六卷、《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等多种。是书题为义疏,并不依经文章解句释,实为札记体,其中多精义。如谓以经为书之名目,实自孝经开始,具体出自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句。又谓孔子于诸侯卿大夫士,云“然后能保其社稷,然后能保其宗庙,然后能保其禄位”,于天子但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不言“然后能保其四海”,此孔子春秋尊王之义。凡此皆为微言大义所系。其他如释敬字、释患字以及发明顺训二字等,也颇见深研有得。只有断郑注为郑小同作,过于相信陆澄而否认刘肃,是其一蔽。该书版本为道光十六年(1836)日省吾斋刊本。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编辑。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开国主。武帝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皆极精妙。即位后,大修文教,笃奉佛教,著述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武帝撰《孝经义疏》十八卷。新旧唐志记载相同,书唐以后已亡佚。邢昺正义偶有所引。该书开首释仲尼二字,谓“邱为聚,尼为和”,未免牵强。明人辑《梁武帝集》有《说明堂》一篇,虽非义疏之文,而明堂阐述之义,与《孝经》有关。马国翰从邢昺正义辑出,并录《说明堂》一篇。该书采掇虽不多,然实开唐明皇御注之先。是书存于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石遗室文集

    十二卷。《续集》一卷。《诗集》十卷。《补遗》一卷。《朱丝词》二卷。《诗续集》二卷。清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

  •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

  • 四书蠡言

    七卷。清谭光烈撰。谭光烈,字松门,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是书首有黄之晋、勒方錡、萧枢序及光烈自序凡例。又有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各若干则。黄序称“其究心宋学,而不为宋学空虚之谈,

  • 翼艺典略

    十卷。清萧正发撰。正发字次方,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该书包括《至圣纪》一卷,《诸贤纪》一卷,《二帝三王纪》一卷,《春秋纪》三卷,《战国纪》一卷,《庞纪》三卷,皆诠解四书典故。书名

  • 学诂斋文集

    二卷。清薛寿(1812-1872)撰。薛寿字介伯,晚字斫伯。江都(今江苏)人。道光间诸生。专研《说文解字》,于音韵学造诣尤深。诗以声情为主。受知于张之洞,主讲经心书院。著有《续文选》、《古字通》、《读

  • 无为州志

    ①十卷。明吴臻修,洪暄纂,李玻补正。吴臻,字至善,福建延平人,举人,明正德间来任无为知州。洪暄,无为州学正。李玻,浙江缙云人,举人,明嘉靖五年来任无为知州。正德间,吴臻来守是州,病旧志之阙略,因创议重

  • 鉴戒录

    十卷。蜀何光远撰。生卒年不详。何光远字辉夫,东海(今属江苏)人。蜀孟昶广政初,官普州军事判官。《鉴戒录》共六十六则,每则皆以三字标目,与苏鹗《杜阳杂编》略同。多记唐及五代间遗闻轶事,而以蜀事居多。多诙

  • 定巢词

    十卷。清程颂万(1865-1932)撰。颂万字子大,又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少有文才,善应对,喜词章。擅书法,尤长于篆、隶、楷。著有《美人长寿庵词》、《鹿川诗文集》等。颂万删定为《定巢词》八

  •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

  • 春秋握奇图

    一卷。金利銮孙撰。利銮孙字士贵,盱江(今江西临川)人。该书以编年为经,以各国之事为纬,分列条注其源流始末,其后又加以论述。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所见《永乐大典》本,只有其论而无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