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存审轩词

存审轩词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府不合,称疾归,客居宝山、京口、扬州等地,后隐居金陵春水园,潜心著述,晚年复任淮安府学教授。周济为常州词派理论家和代表作家。其论词对后世词学影响颇大。其词作多以写景咏物,寄托幽怨深挚的情思,但词意隐晦,难解其旨,有的甚至近于词谜。其中也有一些意境浑融的作品,境界开阔,笔力峭拔,别有一种魅力。他也能诗,但成就不及词。他亦能文,其一些史论文章,颇多有识之言;而政论文章则多“书生之见,迂阔难行。”(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三)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晋略》等,并选有《宋四家词选》。此书为其手订之词集。每卷各五十八阕,共一百十六阕。谭献论《常州派词》曰:“茗柯词选出,倚声之学,日趋正鹄。张氏甥董晋卿,造微踵美,止庵切磋于晋卿,而持论益精。其言曰:慎重而后出之,驰骋而变化之,胸襟酝酿,乃有所寄。又曰:词非寄托不久,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伸触类,意感偶生,假类必达,斯入矣。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赤子随母笑啼,野人缘剧喜怒,能出矣。以予所见,周氏撰定《词辨》、《宋四家词笺》,推明张氏之旨,而广大之。此道遂与作者之林,与诗赋文笔同其正变。”今观其词,如〔虞美人〕影云:“一镫秋夜疏星共,照破银屏幽梦。又是隙风微动,帘押又犀重。红荐小谱琵琶弄,碎玉丁当遥送。颤落钿钗金凤,酒醒脂痕冻。”幽艳深纯,别有怀抱。他若〔词仙歌〕之落梅、〔疏影〕之风竹、〔高阳台〕之雨竹、〔六丑〕之杨花、〔祝英台近〕之瓶中蜡梅、〔风流子〕之金凤、〔霓棠中序〕之第一芙蓉,亦皆引伸触类,各有意旨,然时有专寄托不出之病。其清显之作,又往往近于肤浅。盖论词甚精,缘于见识之高。若心手相应,则关于才学,非可强之。有《求志堂存稿汇编》本。

猜你喜欢

  • 衍极

    二卷。元郑构(生卒年不详)撰。郑构,字子经,罗源(今属福建)人,一作莆田(今属福建)人。泰定中官南安县教谕,与陈旅为文字友。著有《衍极》五篇,《衍极记载》三篇,《书法流传图》、《学书次第图》等。《永乐

  • 明文范

    六十六卷。明张时彻(1500-1577)编。张时彻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鄞县(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历南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本书选录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间之文,计为四百四十二家

  • 六家诗名物疏

    五十四卷。署名冯应京。应京字可大,号慕冈,盱眙(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为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是书沿袭宋蔡卞《诗名物疏》推衍而成。其引证颇为赅博。每条之末,间附考证。如《郑风·

  • 弟经

    一卷。明林允昌(生卒年不详)撰。林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易史象解》等书。此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篇末引诗亦仿《孝经》之体。所言多为旧论,没有新义。《四库

  • 顾亭林年谱

    ①一卷。清吴映奎辑。映奎字止狷,又字银帆,江苏昆山人,贡生。此谱谱主顾炎武(1613-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炎武年轻时曾参加过

  • 倚晴楼诗集

    十二卷。《续集》四卷。清黄燮清(1805-1864)撰。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甫,一字韵珊,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转至江西虔州(今赣州)李蔼如幕下为宾

  • 绣斧西征录

    一卷。明何镤编。镤,泰兴(今属江苏)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该书是一部家乘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何镤祖父何棐在正德年间以御史身份监军,讨伐四川农民起义首领鄢本恕、蓝廷瑞之事的。所录全部

  • 授经堂丛书

    六种,十三卷。清沈德寿编。沈德寿,生平事迹不详。书口题曰“沈氏授经楼钞藏”,前有“浙东沈德寿家藏”朱文印。所收多为明清人著述不易见者。如明刘尹聘、刘振之《阚湖说诗》六卷,其说毛诗主性情,出于涵养,少考

  • 丁野鹤集

    见《丁野鹤先生诗词稿》。

  • 席上辅谈

    见《席上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