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奉阳草堂诗集

奉阳草堂诗集

二十卷。明郑撰。其生卒年未详。十六岁即以能诗名。其《赠满震寰太仆三黜》诗,当时为文养孟所称诵。后因《黄芝歌》忤魏忠贤得祸,搜捕逃匿,家人以其原稿尽付水火,故其少作尽逸不存。后系锦衣狱中,曾手自删定旧刻诗,合前后《狱中草》,成十六卷,止于崇祯十一年(1638),以授其子珏。珏又以续得之诗,至十二年(1639)授命前一日,一百六十八首,分为两卷,并《国风赋》一卷、《楞严偈》一卷,共计二十卷,编目付之其弟竟梓行,即此本。集未分体,亦未分类。据珏识云:本之意旨。前有黄道周、冯舒两序,辨之无罪。又有陈仁锡序,称其诗格高妙。陈继儒序,称其诗远者高清,近著孤冷。又称其不操七子之音。集中《初入翰林言志》诗,“有求皆自贼,无欲称至刐,一意不可乱,千人莫敢当。榇兰馨自贵,瑾瑜重轩黄。一淄宁得白,失足千秋伤。思贤入梦寐,怀古多慨慷。荏苒三十年,初衷讵能忘。”其刚正不阿,以卓行自厉,可见其品性。审阅全集,其游名山大川之诗,鼓溋笔墨,洗发性灵,因非尽出标榜。王绍徽《东林点将录》,四方打听邀授来宾头领十二员中,列地异星白面郎君输林院庶吉士郑。而陈鼎《东林列传》,罗诸诸人事迹颇详,不及于。惟黄道周传中,附见其廷争为辨诬。道周自称其文章气节不及郑,固极推崇,亦可想见之为人。此集为乾隆禁毁书目,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故传本极少。有康熙三年(1664)刊本。

猜你喜欢

  • 古文品外录

    十二卷。明陈继儒(1558-1630)编。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一号麋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其二十一岁补诸生,二十八岁弃去。退隐小昆山,世称“山中宰相”。其著述甚富。有《邵康节外纪》等。此书选自秦、

  • 武王伐纣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余杭县新志

    八卷。清龚嵘纂修。龚嵘,字岱生,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贡生授余杭知县。在任时浚南渠河,增筑铺坝,修南湖六桥,续修邑志。二十二年(1683),春夏大旱,传染病流行,捐俸设三

  • 周易参同契注

    见《周易参同契考异》。

  • 紫石泉山房集

    十五卷,清吴定(1743-1809)撰。吴定,字殿麟,又字淡泉,歙县(今安徽芜湖)人。仕途不畅。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时五十三岁。曾与姚鼐师事桐城古文大家刘大櫆,举贤良方正,授六品衔。刘大櫆

  • 九江府志

    ①十八卷,清江殷道等修,张秉铉等纂。江殷道字念鞠,汉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九江府知府。江殷道莅任后,适奉命纂修通志,江殷道乃设局修志,聘张秉铉等总其事,互相参订,遂成

  •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 春秋说志

    五卷。明吕楠(见《周易说翼》)撰。该书评断春秋人物、史事,凭私臆断,务为新说,大抵褒贬迂刻,不近情理,甚至牵强附会。今有《吕泾野五经说》本、《惜阴轩丛书续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光绪会计表

    四卷。清刘岳云撰。刘岳云,江苏宝应人。光绪进士。官户部主事,江西司员外郎。是书为光绪中刘岳云任官户部时所作。书前有其自序和王文韶序。是书依据各该管所造之册,将部库出入及各省出入的数字列出总表,并附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