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补传

夏小正补传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骏声,字丰艺,号允倩,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元年(1851)进京,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四十卷。得咸丰帝赏识,赏国子监博士衔,随即升扬州府学教授,其称病未赴任。朱氏博学多通,尤精文字训诂,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大十四卦经解》、《尚书古注便读》及是书等。是书大旨,以为纪候之书以《夏小正》为古,其收在《大戴礼记》中,而《大戴礼记》汉以后不立于学官,书不尊显;至宋傅崧卿厘订其经传,其书方为世人注意,此后注者渐众,然传文仍有未详,所以折衷诸说为之补缀,以明其经义。是书不称训释,而名《补传》,可见朱氏自视甚高。朱氏兼长推步,明通象数,于《夏小正》星宿推论颇精,又自正月至十二月,每月之后,补加月建,以之明夏时也。又于物候各文下,并举《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逸周书·时训解》、《淮南子·时则训》诸书,互校异同。其释名物,博采众长,务求恰当;不拘泥于陈言,多生新义,如释“时有後风”,谓“後读为陵,高也;风至春,自下上升,故纸鸢因之而起,葛洪所谓风高者道远也”;又释“汉案户”,谓天河,“秦西以远镜测之,小星无数,合而成光”,此与近代天文学相合,想其当时,实为难得。《传经室文集》中载作此书之序,中谓《夏小正》传文似出公羊、谷梁二子手笔,而非戴德所著,因为《大戴礼记》皆述而不作,不应独释《夏小正》。是说未必正确,但颇能发人深省。是书不足之处为,补传中方言俗语杂列其间,与其《补传》不能相符。是书有光绪八年(1882)临啸阁刊朱氏群书本。

猜你喜欢

  • 南皮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马士琼修,吴维哲等编,汤淳等纂定。马士琼,字书湖,四川西充人,曾任南皮县知县。吴维哲,字竣之,号茹庵,南皮县人,曾任汝阳县知县。汤淳,字润生,号似庵,南皮县人,顺治进士。南皮县志于明

  • 周易郑氏注

    三卷。辑佚书,清张惠言辑。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著有《虞氏易》、《周易郑荀义》,辑有《周易郑氏注》三卷。王应麟曾辑有《周易郑氏注》,作三卷,刊于《

  • 中庸四记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大学古本私记》)撰。光地著有《中庸余论》、《中庸章段》。是书刊于道光五年(1825)。其玄孙李维迪于跋中说,从售书者中检查是书为先公手迹,又书中有两处与先公著书相同,故认定是先公

  • 紫阳通志录

    四卷。清高世泰(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泰字汇旃,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笃守家学,于梁溪修葺道南祠丽泽堂,同高愈等在此讲学。祁州刁包往返与高世泰论学,故有南梁祁北之称。著有《五

  • 弹指词

    二卷。清顾贞观(1637-1714)撰。顾贞观字华峰,一字远平,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五年(1676)设馆教授于宰相纳兰明珠家,与其子纳兰性德友善。后还乡,构筑“

  • 吴越备史

    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巡官林禹撰,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认为《吴越备史》为钱俶之弟钱俨作,托名林禹、范垌而已。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

  •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名山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甘白集

    六卷。明张适(1330-1394)撰。张适,字子宜,江苏苏州人。幼时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岁应江浙乡试,时人以为圣童。明洪武初,以秀才举,擢工部都水郎,因病未到任。复以明经举,授广西理

  • 论语古注集笺

    十卷。清潘维城撰。维城字朗如,江苏吴县人。师从夏文焘、李锐,为钱大昕的再传弟子。维城得闻经师绪论,认为《论语》为何晏所乱,晏学无师法;郑康成兼通古文今文,集诸儒之大成;孔安国虽为古今文家之鼻祖,然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