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山集
十五卷。明李堂(1462-1524)撰。李堂,字时升,号堇山,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著有《堇山集》。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而李堂曾居于其侧,故以此名集。此集为其文集,共十五卷。观集中文字,其文字识浅显,根基未深,为文持论往往有主观臆断之语,不为时人所重。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十五卷。明李堂(1462-1524)撰。李堂,字时升,号堇山,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著有《堇山集》。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而李堂曾居于其侧,故以此名集。此集为其文集,共十五卷。观集中文字,其文字识浅显,根基未深,为文持论往往有主观臆断之语,不为时人所重。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七卷。明江瓘(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江瓘,字民莹,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间曾补诸生。因病弃举业。著有《名医类案》。是集凡诗五卷,文二卷。汪道昆为其作传,称“其少补诸生,以病谢举子业,专事吟咏
三卷。元吴皋(生卒年不详)撰。吴皋,字舜举。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丞相吴潜诸孙。曾官临江路儒学教授。元亡后,遁迹不仕。皋工于韵语,所作大都以朴澹为主,不沿元末纤靡之习。其集散佚已久。顾嗣立《元诗选》未
十卷。明孙宜(生卒年不详)撰。孙宜,字仲可,华容(今湖南省华容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原目十七卷,每类为一卷,共十七卷,而《四库》馆臣所用浙江巡抚采进本止于十卷,盖非完本。内容多为肤浅之论,如以雷霆
十八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字石林,江苏宝应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曾典广西乡试,参与《明史》纂修。康熙二十年(1687)罢官归里,后召还
一百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和爱新觉罗·玄烨(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御定。是书为顺治十三年(1656)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成。圣祖亲为鉴定,并为之作序,然后颁行。是书体
一卷。清王士祜(1632年-1681年)撰。王士祜,字叔子,一字子侧(又作子测),号东亭,又号古钵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幼聪颖,性友爱,曾和众兄弟夜集东堂,拟和王维《辋川集》绝句,王士祜先成,其
一卷。汉郑众(?-83)撰,清马国翰辑。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兴子。年十二从父学《左氏春秋》,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建初六年为大司农,其后受诏作《春秋删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氏将《魏书》中《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以求今地所在。作者着力搜罗,参诸史书,汇得备考之史料,值得珍视,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仍需参酌他书使用。《续修
四卷。清徐有壬(详见《测圆密率》)、左潜(?-1874)撰。左潜是左宗棠的从子,与黄宗宪、曾纪鸿同师于丁取忠。徐有壬写完《测圆密率》后,又著《割圆八线缀术》专事切割线与弧背弦矢互求之术,为《测圆密率》
一卷。清张宗泰(1750-1832)撰。宗泰字登封,号筠岩,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历官天长、合肥二县教谕。有《文杏轩全集》。其事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