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说

四书说

六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清古文家,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求自得之宝文钞》、《尚絅庐诗钞》等。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首有自序,《大学》不用《朱子章句》,而遵旧本。《孟子》七篇每篇分上下,仿赵氏体例。每篇各有篇叙。《梁惠王》上下篇都是孟子告当世的诸侯;《公孙丑》上下篇皆记孟子在齐时所论治国之道,立身之节;《滕文公》上下篇皆孟子与当世之士辩者;《离娄》上篇言仁,下篇言义;《万章》上篇言圣人行仁义之心,下篇言圣人居世之迹;《告子》上篇言性,下篇杂举问答之辞;《尽心》上篇言性,而推之事天立命,下篇总结七篇的大指。考其所说,虽偏于义理,而每与朱子立异。其特创的是把《论语》两章连解,如“林放问礼之本”下连“夷狄之有君”,“可与共学”下连“唐棣之华”等,如此之类尚多。两章连解,古注疏中偶见,也见于毛奇龄《论语稽求篇》,但均不如吴嘉宾申说详明,不流于穿凿附会。该书有咸丰二年(1852)刊本。

① 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江苏常州人。清经学家,著有《春秋正辞》、《四书说》等。是书与朱子言理显相矛盾者,朱子推阐濂溪太极无极之义,存与则谓天为极,无极则无天;朱子谓性与天道,终日所言,无非此理,存与则谓夫子言性与天道,特著于系辞;朱子谓隐为体之微,无声无臭,具为天道之不显,存与则谓显,无不显,无声无臭;朱子分气质之性、义理之性为二品,存与则谓夫妇之有愚不肖,类也,习也,非天也。其所说不免流于空泛,驳而不醇书后有门人蒋彤跋,称归本六经,得汉人之学而深造之,稍溢美。该书有道光刊《味经斋遗书》本。② 十卷。清郝宁愚撰。宁愚字希柴,山东祝阿(今山东历城)人。是书首有沈德潜、周玉章、柳继楻序,又有贾琰作《宁愚传》,宁愚自作凡例。《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四卷,《孟子》四卷,笃遵朱注,揣摩于神理血脉之间,务求其合。与他讲不同者,使连节白文,成为一气,不以分注隔;小注也连节一气,不以白文及分注隔。其说义理,主简括清醒。为举业家作文而设,非治经之书。该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猜你喜欢

  • 续幸存录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

  • 玉烟堂法帖

    二十四卷。明陈元瑞(生卒年不详)辑。陈元瑞生平不详。据该法帖中董香光《序》介绍,可知陈元瑞深于书学。该贴选取历代名迹法帖的石刻佳本,始于汉魏,终于宋元,共编定二十四卷,刊成于明万历癸丑(1613)。所

  • 雪浪集

    二卷。明释洪恩撰。释洪恩,字三怀,江苏上元(今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居长干寺。尝说法雲浪山中,故以名集。上卷为诗,下卷为偈语、杂著。朱彝尊《明诗综》载其诗二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末离世法之僧,不

  • 诗纪匡谬

    一卷。清冯舒(1593-?)撰。冯舒又号癸已老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冯复京子,字己苍,号默庵,冯舒肆力经史百家,尤邃于诗。遇事敢为,小人嫉之如仇。顺治初构衅于邑令瞿四达,指所著《怀旧

  • 海野词

    一卷宋曾觌(1109-1180)撰。曾觌字纯甫,汴(今河南开封)人,著有《海野集》。宋孝宗在潜邸时,曾觌为建王内知客,常与觞咏唱酬。本书卷首《水龙吟》后阕有云:“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即记

  • 宛雅三编

    四十卷,首一卷。清施念曾、张汝霖编。施念曾字得仍,一字得斋,号蘖斋,安徽宣城人。施闰章孙。生卒年不详。张汝霖,字芸墅,安徽宣城人。生卒年不详。由拔贡而官澳门同知。宣城春秋时为吴地。其诗学昌盛,则著于唐

  • 竹书纪年

    二卷 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亦称《汲冢纪年》。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281),汲县人发魏襄王墓,得古书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今世所行题沈约注,亦与隋志相符。顾

  • 读左漫笔

    ① 一卷。明陈懿典撰。陈懿典字孟常,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官至中允。崇祯初,起为少詹事,不赴。该书为作者研读《左传》的札记,共二十七条,其说较为有理。今有《学海类编》、《逊敏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续金石录

    不分卷。清叶万撰。叶万,字石君,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卷首载有汪士鋐、何焯、顾有典同校名氏。本书著录金石文字,采用洪适《隶释》之体例,多载全文,并注缺字之数、行列之式。其所载古碑,较《金薤琳琅》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