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考异

四书考异

① 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著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是书以许慎所引《古文九经字义》不同者为准。其未经古文引据,而今文同俗书者,则以许慎、李阳冰、徐铉所定字正之,其中如篆竹的“篆”应作“菉”,菉从艸。诔曰的“诔”应作“讄”。子贡的“贡”应作“赣”,赣训赐。“无然泄泄”的“泄”应作“詍”,詍训多言,与泄别。“斗筲之人”,古无“筲”字,应用“”。“率西水浒”,古无“浒”字,应作“汻”,“君子不亮”,“亮”当作“”,亮不成字。凡此均所关至要。至于不涉字体,若“合外内之道也”,而今监本《四书大全》作“内外”,虽外内、内外随文先后皆可,而古本似不当改易。其他所校俱当,然流俗传写,讹谬尚多,有是书所未及摘者。该书有同治四年(1865)金陵遗书刊本。② 七十二卷。清翟灏(1736-1788)撰。翟灏字大川,号晴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学者,著有《四书考异》、《通俗编》等。是书原刻本有总考三十六卷,学海堂本只条考三十六卷,其采辑颇博,而对《论语》“辨公山弗扰以费畔”,及《孟子》“劝齐伐燕”二条,尤有关系。论“象月以杀舜为事”谓尧之天下岂容有杀兄之事,所闻谬也,其言甚正。然知《家语》,而不知东晋《古文尚书·泰誓成武》之伪。《中庸》“追王太王王季”条,载游酢《中庸解》。《孟子》“太誓曰”条下,引赵岐章句论之曰,赵氏时唯河内女子献伪泰誓行,孔壁古文世犹未见。故凡今本书中所有,多云逸篇。此虽明其有古文,仍望而虚测,是直以梅赜《古文尚书》之泰誓为真出孔壁古文。其中可取者刘宝楠《论语正义》多采入。该书有乾隆间无不宜斋刊本。③ 一卷。清武亿辑录。武亿完成《经读考异》后,复以翟灏《四书考异》,句读离析,为之证明,足补未备。又泛引群解,间与己见悬合,也足证此理之同。因录其《大学》一条,《中庸》三条,《论语》二十六条,《孟子》二十二条,附于《经读考异》后,所取不及原书的十分之一,且有所删节,不尽依原书,宜别存之。该书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刊本。

猜你喜欢

  •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

  • 台湾野记

    即《台湾外纪》。

  • 春秋左传识小录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倩,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戊寅(1818)举人,扬州府学教授。少年时从著名经学家钱大昕学,研究许慎《说文解字》,对转注、假借二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

  • 满蒙合壁三字经注解

    二卷。此书为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文字《三字经》对照本。满语在先,其次为蒙古语,最后是汉语。原汉本为宋王应麟撰,王相注释,雍正末,满州教习陶格译成满文;此书蒙古本为英俊所译成。有道光年间坊刻本。

  • 文学研究法

    四卷。姚永朴(1862-1939)撰。姚永朴字仲实,安徽桐城人。曾主讲国立法政学校,应文科大学之聘,编订讲义。著有《国文学》四卷,翔赡而简易,典显而精凿。本书分二十五篇:起原、根本、范围、纲领、门类、

  • 卫生要旨

    一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口译,浙右海琴氏(生卒年不详)笔述。此书是继《西医内科全书》而作。刻于光绪八年(1883)。篇首为总论,次为论寿考康宁、内外集益、各病之由、病赖良医、饮食养身之要、

  • 蒲州志

    十二卷。清侯康民修,贾潆纂。侯康民字容,江苏泰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任蒲州知州。按蒲志肇于明代有三修,创始成化丁未知州许鹏,续修嘉靖三十八年知州边像,再修万历四十一年知州毕自严。成化本久已失传,

  • 六书分毫

    三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著作尚有《雨村曲话》、《制义科琐记》、

  • 使东日录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编修。弘治元年(1488)为朝鲜颁诏正使,累官工部尚书。著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已著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