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人经说

周人经说

八卷。清王绍兰(1760-1835)撰。绍兰字南陔,一字畹馨,浙江萧山(今萧山县)人。乾隆癸丑进士,历官南屏知县、泉州知府、福建巡抚等职。少嗜学,究经史大义,以许慎、郑康成为宗,于《仪礼》、《说文》致力尤深。去官后,一意著述。除本书外,尚有:《王氏经说》六卷、《音略》一卷、《音略考证》一卷、《说文段注订补》十四卷、《驺氏春秋说》一卷、《小学字解》一卷、《汉书地理志校注》二卷、《列女传补注正讹》一卷、《管子地员篇注》四卷、《读书杂记》一卷、《许郑学庐存稿》九卷等。本书卷首载录《礼记经解》,从“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至“则深于《春秋》者也”一节,作叙并注其下说:“《经解》所言《诗》、《书》、《乐》、《易》、《礼》、《春秋》,凡六经,自《礼》亡《乐》缺,其经文不可得而见之矣。今所存者唯《易》、《书》、《诗》、《春秋》四经而已。此四经汉经师虽有注解,亦未必深合经旨。因博采周人所说者,得《易说》一卷、《书说》二卷、《诗说》四卷、《春秋说》一卷,凡八卷。既成无能为叙,谨以孔子此言弁其首。《书》曰地平天成称也,虽有作者吾不敢请矣”。本书原有八卷,潘祖荫刻入功顺堂丛书,已佚失《诗说》三卷、《春秋说》一卷。但古传记援引经书多属断章取义,于《诗》尤甚,并非周人所说都深合经旨,只是它胜于后儒臆测而已。书中作者时加按语。如“分北三苗”说,《说文》“”即分解,“”是别字,在部,“兆”在八部,判然两字,别是分解,因此许、郑都训“兆”为别,许氏且引《孝经》说别字为证,经文及郑注“分北”,本来都作“分兆”。后人多见“北”字,少见“兆”字,因此改“兆”为“北”。仲翔也只识“北”字,不识“兆”字,并且不知“兆”、“”各是一字,因此误以为郑训“北犹别”为违失可怪,但郑本来是作“兆”,不是作“北”字。又如《载驰》“高子之问孟子之答”,与《列女传》许穆夫人之说相互发明,认为孟子所说有卫女之志则可,且许以行中孝虑中圣,是能达变而行权,这本来就是高叟所不能识。以上二条都见解分明,高出一般。有潘氏功顺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芥隐笔记

    一卷。南宋龚颐正(生卒年不详)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说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元祐党籍列传谱述》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

  • 皇朝类苑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

  • 易注

    十二卷。清崔致远撰。致远字静君,山西曲沃人,康熙进士,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其平生好易学,多所探研。其《易注》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据自序,曾七易其稿,意于象则较有研求。今观全书,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凡利

  • 将鉴论断

    十卷。旧题戴少望撰。别本题作戴溪撰。戴溪《宋史》有传,“戴溪字肖望,永嘉(今属浙江)人也。淳熙五年(1178),为别头省试第一,监潭州南岳庙。嘉定八年(1215),以宣奉大夫,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赠特

  • 同治圣德千字文

    一卷,清程寿保(其生平未详)编。是编为歌颂清同治帝平定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战功”而作,系拆散梁周兴嗣《千字文》重新编次而成的四言歌诗。起句曰“皇帝御吉,敬天爱民,朝野中外,率土来宾”,篇末以“效嚬寻字

  • 招远县志

    十二卷。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张作砺字石斋,河北人,文林郎,顺治十七年(1660)任招远县知县。张凤羽,邑人。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属定海军,后属莱州,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泰西人身说概

    二卷。德国邓玉函(1576-1630)译。邓玉函又名特伦茨·扬,字涵濮。德国耶稣会教士。1621年来华,先到澳门,后到嘉定学习汉语文,再到杭州传教。不久便赴北京,主持修正历法。1630年死于北京。著有

  • 北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钧衡等修,黄尚毅纂。杨钧衡,曾知北川县事。黄尚毅,绵竹人。北川即石泉,其有志实始于清康熙年间,为县令田邰茁所创。后县令姜炳章、县令赵德林先后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北川知事杨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