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遗著
三种,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终身不入仕途。致力于音韵训诂文字之学。是书三种为《经说》三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附录一卷为王宗涑撰。有道光五百卷阁刻本,流传较少,后收入《广雅书局丛书》杂著类。
三种,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终身不入仕途。致力于音韵训诂文字之学。是书三种为《经说》三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附录一卷为王宗涑撰。有道光五百卷阁刻本,流传较少,后收入《广雅书局丛书》杂著类。
见《俨山外纪》。
二卷。明沈自晋(1583-1665)撰。自晋字长康,一字伯明,号鞠通生。江苏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工曲律,著有传奇《望湖亭》、《翠亭山》、《耆英会》和散曲集《鞠通乐府》,并将沈璟撰《南
三十六卷,清蔡毓荣等修,钱受祺等纂。蔡毓荣(1633-1699),汉军正白旗人,字仁庵、竹庵。初任刑部郎中。寻授御史,迁秘书院学士。康熙初,曾任刑部、吏部侍郎。康熙九年(1670)调任川湖总督,疏请招
三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中惟周敦颐的著作最少,而宋明两代研究周子学术思想的著作最多。对“无极、太极之说”、“太极图说”、“通书表里之说”等争论数百
二十四卷。南略,十八卷。清计六奇(1622-1687?)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先生,江苏无锡人。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蜚声乡里,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尚著有《南京纪略》、《粤滇纪闻
又名《玄微子》,一卷。旧本题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撰。鬼谷子姓名、里居不详,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史记·苏秦传》云:“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刘向、班固整理古籍,并未著录《鬼谷
不分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按,《春秋左传类对赋》是宋人徐晋卿所作,见前。此赋共一万余言,配俪工妙,庸次比偶,《左传》的宏纲大义,披卷可求,对初学者有所裨益。但每句之下只标年而不注事,
五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久,江苏武进县人,诸生。《清史稿》有传。此书书前有左辅序,其次为庄有可自序。第一卷自天下十畿里数至工府贾肆列市,凡三十目,重在地田;第二卷,自
十六卷首一卷,清龚传黻纂修。龚传黻,曾任乐山县知县。龚氏以名进士由铨曹改官斯土。甫下车,修废举坠,舆论翕然,然其常以县无志为憾。后不久,大府修省志檄各属皆以志往。龚氏遂于公余手纂一编,勤谘博访,不数月
三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界次第初门》是智亲笔所作,撰此书的目的,一是、为读经寻论者示其名数,二是、为习佛教者知法门浅深次第,三是、为学习三观者晓其法名相义理。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