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名媛诗话

名媛诗话

十二卷。清沈善宝(1808-1870?)撰。生平详见《鸿雪楼初集》辞目。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鸿雪楼刊本、卷首有“受业宗康俞德秀,完颜佛芸保校字”字样。并有作者所作自序。书后有陈光亨所作跋语。又民国十二年(1923)沈祉愚据钞本刊排印本。书前有甬上蹇叟张美翊所作序言。此书原刊本流传极少。现存仅有八卷,亦多脱文误字,其中卷缺第十五——二十六页。光绪杭州府志艺文志著录,亦只八卷。沈善宝在其书中自序曰:“自南宋以来,各家诗话中多载閨秀诗,然搜采简略,备体而已。昔见如皋熊谈仙女史所著《谈仙诗话》,内载闺秀诗亦少,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之文士不易。盖文士自幼即肄习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师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余有深感焉。故不辞摭拾搜辑,而为是编,惟余拙于语言,见闻未广,意在存其断句零章,话之工拙,不复计也。”此书是作者集清代闺秀《诗话》作品于一集,并对每位入选作家及《诗话》作品,作者均作有专门论述及评价。其论诗曰:“诗犹花也,牡丹芍药,具国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贵。他如梅品孤高,水仙清洁,杏桃秾艳,兰菊幽贞。此外或以香胜,或以色著,但是一致,皆是赏心,何必泥定一格也。然最怕如剪彩为之,毫无神韵,今人见之生倦。”此书对保存和研究清代闺秀生平及其思想,其作品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另著有《鸿雪楼初集》四卷。

猜你喜欢

  • 易象图说

    二卷。清吴脉鬯撰。吴脉鬯字灌先,蓬莱(今属山东)人。此书櫽括诸图,各为之说。以圆图象天,方图象地,因创为竖图象人,以配三才。又汇集了邵子、朱子咏易诸诗,附以吴脉鬯自己所作及沈时升诗。末尾附有八宫纳甲占

  • 证人社约言

    一卷。明刘宗周(见《圣学宗要》)撰。作者初以顺天府尹罢归,与陶奭龄讲学于王守仁祠,以《证人》名其堂。此书为其条诫。首为《社学檄》,题为辛未三月,即崇祯四年(1631)所作。次为《约言》十则、《约戒》十

  • 平阴县志

    ①八卷。清陈秉直修,赵贯台纂。陈秉直,辽宁海州人,贡士出身,顺治六年(1649)任平阴知县,官至浙江布政使。赵贯台字紫垣,邑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著有《古今物连类》等。考平阴县志,创修于明正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撰。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此节首有序例及重序,又有姚莹、朱雅、陆继辂、沈钦韩、李兆洛、毛岳生、陶澍诸家题辞。书的主旨是排斥考证而崇尚义理,义理又独宗朱熹,朱熹以外也多所斥,对王阳

  •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 丰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鸿杰等纂修。姚鸿杰,山东巨野人,光绪十一年(1885)、十九年二次就任丰县知县。姚鸿杰首次到任即与丰邑名士议修县志,因离任作罢。光绪十九年再度莅丰,急邀诸同志申前议,就书院设局、采

  • 太公家教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

  •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附《可园词存》四卷。陈作霖(1837-1920)撰。陈作霖,字雨生,又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经春闱三试,被放南归,自此便息影家山,淡于进取,研读文史,潜

  • 鹤峰州志

    ①二卷,清毛峻德纂修。毛峻德,字觐文,直隶良乡(今北京市良乡)人,监生,官鹤峰州知州。州志前无可考。毛峻德任知州,思鹤峰为新建之区,案牍易至失散,不可无所募集,因辑州志,于乾隆六年(1741)成书。《

  • 珙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王聿修纂修,曾受一创辑。王聿修,河南禹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三十四年(1769)任珙县知县。曾受一,字正万,广东东安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曾任珙县知县,后升江津摄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