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合肥县志

合肥县志

①二卷,明胡时化修,魏豫之等纂。胡时化,原名胡权,字龙汇,浙江余姚人,进士,明隆庆五年(1571)来任合肥县知县。魏豫之,合肥县儒学教谕。郡守张大忠,欲更新郡志,下檄诸邑,采撷故典。时合肥县知县胡时化于隆庆五年开馆创修,延魏豫之主其事,越年春而成书,至万历元年(1573)始刊行。此志都为上下两卷,为目凡二十有六,首列邑纪,次为星野表,为疆域表,为秩官表,为人物表,为山川志,为风俗志,为创设志,为食货志,为学校志,为祀典志,为祥异志,为艺文志,为名宦传,为卓行传,为宦达传,为武勋传,为贞烈传,为儒林传,为文苑传,为隐逸传,为侨寓传,为释道传,为方伎传,为外传,而以杂考列之卷末。此志分列目类,颇异他志,疆域、秩官、人物皆以表纪之,或条分缕析,了然在目,或年经事纬,秩序井然。此志以四境为纲,以详其脉络,凡此之类,皆较他志为有体,其不足之处,缺少考证。有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②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左辅纂修。左辅,江苏阳湖人,赐进士出身,嘉庆五年来任合肥县知县。合肥县志,始于李大东、唐錡《两宋志》,然皆已散失,至明万历元年,县令胡时化复创修之,至清康熙十八年、三十六年复两修之,雍正八年(1730),令赵良墅复加重修。嘉庆五年(1800),左辅来任知县,适国家纂修三通,奉部檄令,郡县修志,于是据雍正志增补考订,经始于嘉庆七年(1802)之春,于九年志成刊行。此志凡三十六卷,定图、志、表、传为四纲,设类凡二十有五,虽分目,颇病驳杂,然职官、选举两表,皆本年经事纬之法,井然有序。其舆图用比例开方之法,皆能刊除俗体,悉归雅正。有清嘉庆九年(1804)刻本、民国九年(1920)王氏今传是楼据集虚草堂藏本影印、1961年石印本。③八册。清佚名纂。此志不分卷,共八册,册多者八十余页,每页骑缝皆盖有县印,不著纂修姓氏,亦无叙例,志中各门记事皆叙至同治为止,惟选举志有叙至光绪二年,为同治、光绪间所修。各册目录有舆地志、河渠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类志。此志艺文志一门中,载录经史集三部,间有简单提要者,多标出处。摭记一目,博采历代史书典籍,以供参考。此志各门叙述有法,子目颇为完备,其纂辑者非寻常手笔。有清光绪间抄本。

猜你喜欢

  • 姑溪居士前集

    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李之仪(约1073前后在世)撰。李之仪,字端叔,乐寿(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中举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国从苏轼幕府,被御史石豫弹

  • 续左氏膏肓

    六卷。民国吴树荣。树荣,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著作还有《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该书论《左传》之谬有六点:(1)《左传》不是编年体史书;(2)《左传》没有释经的体例;(3)《左传》有后人

  • 涂水集

    八卷。明寇天叙(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寇天叙,字子惇,山西榆次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著有《涂水集》。是集凡八卷,诗文三卷,文五卷。寇天叙为应天府丞时,值武宗南

  • 说文解字校录

    十五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旨在校正“大徐本”之失以恢复许书的原貌。钮氏自序曰:“盖《说文》自经李少温(即李阳冰)刊定,辄有改易。自宋以来,艺林奉为圭臬,唯大徐定本。今流传最广者,乃

  • 经世环应编

    八卷。明钱继登(生卒年不详)撰。钱继登字尔先,又字龙门,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淮阳。继登矜气亢节,不合于俗。致仕后精心经史,尤精于易学,晚年又精禅乘

  • 湘芗漫录

    四卷,后附《易经集说》一卷。清查彬著。彬字伯野,安徽泾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在皖、豫间做官三十年。此书主要是阐发《易》《诗》《书》及《三礼》的义理,而对《易》用力最勤。用六十四卦参证经史,不章解句释,

  • 天隐子

    见《玄真子》附。

  • 理学备考

    三十四卷。清范鄗鼎撰。范鄗鼎字彪西,洪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以养亲不仕,终于家。本书为明代诸儒的资料汇编。其中第一至六卷摘录自辛全《理学名臣录》;七至十卷摘录自孙奇逢

  • 少泉集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 滂喜斋藏书记

    三卷,附宋元本书目一卷。清叶昌炽撰。滂喜斋为潘祖荫之藏室题名。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又号郑庵。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幼好学,笃嗜藏书,每获一书,辄为解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