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

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

不分卷。清王国维(1877——1927年)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清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学识渊博,对哲学、文学(特别是小说和戏曲)、古史、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对近现代学术研究影响很大。王国维生平著述共有六十二种,主要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自从六朝以后,伪《古文尚书》孔传之通行本,是隶古定本,也就是依古文而改作今隶的本子。康玄宗天宝三年,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尚书》为唐代之通行文字,于是民间就都通行改字本,只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尚书音义》还保留了一些隶古定本的遗迹。然而,到了北宋开宝五年,由于陆德明所解与唐玄宗时所校定的本子有所不同,就令陈鄂删定之,别为今本《音义》,于是隶古定之痕然已荡然无存。所幸在日本和敦煌发现了一些唐代的隶古定真本,由此人们也可以了解到梅赜本《尚书》的一些情况了。但今存隶古定《尚书》真本皆为残卷,又分别收藏于不同的地点,不利于人们进行研究,因此,王国维汇校古本《尚书》,实乃大功一件。王氏此书共收隶古定古写本七种:一、日本古写本《禹贡》残卷,今藏日本东大寺;二、《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残卷,敦煌唐写本,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三、日本古写本《盘庚》、《说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残卷,日本东大寺藏;四、日本古写本《泰誓》、《牧誓》、《武成》残卷,日本神田氏藏;五、日本古写本《洪范》、《旅獒》、《金縢》、《大诰》、《微子之命》残卷,上虞罗氏藏;六、《顾命》残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七、日本古写本《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残卷,日本东大寺藏。此书为王国维亲手校写,补正了不少日本东大寺本的伪、夺。只是现尚存《洛诰》、《大禹谟》、《泰誓》诸卷古写本今藏英国,王国维校此书未能采用。此外,陆德明《经典释文·尚书音义》真本残卷现今藏于法国巴黎,吉石庵丛书有影印本,亦可以因之考察隶古定的一些情况,这是此书所应完备者。本书为稿本。

猜你喜欢

  • 五经类编

    又名《文典类涵》。二十八卷。清周世樟(1636——?)辑。世樟字章成,号安素,江苏太仓人。诸生,经学家。作品有《五经类编》、《诸经略说》、《经义辨讹》、《辨疑标目》等。唐孙华(1634-1723)《五

  • 江上遣闻

    一卷。清沈涛撰。沈涛,江苏江阴人。字次山,生卒年月未详。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曾任江西长宁知县。纂有《长宁县志》,著有《念山堂诗集》。《江山遣闻》记清初清兵南下,破南京后,发布剃发令,江阴人民群

  • 栖霞县志

    ①八卷。清胡璘修,牟国玠纂。胡璘字霖玉,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四年(1665)任栖霞县知县。牟国玠字凤伯,邑人,举人出身。栖霞志,创修于明万历时邑令何思鳌,此志为一修。胡璘在其序中曰:“栖

  • 游雁荡山记

    一卷。清周清原撰。周清原,字蓉湖,江苏阳湖人。《乐清县志》载雁荡山,有十谷八洞三十岩,得名之峰一百二十座。周清原游雁荡山,匆匆两日,使游未尽此山之胜,仅及一半,但纪大龙湫至详。记入谷缘涧行,水声潺潺,

  • 乾初先生遗集

    四十九卷。明陈确(1604-1677)著。陈确,字乾初,又宁非元,号确夫,初名道永,浙江海宁人。秀才出身,一生不事科举,从事著述。是集凡四十九卷,包括文集十八卷,别集十九卷,诗集十二卷。文集按文体编次

  • 乐章集

    一卷。宋柳永(980?-1053)撰。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早年随父亲在汴京,以写艳词知名于时。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著有《乐

  • 微波榭丛书

    十七种,一百四十五卷。清孔继涵编辑。孔继涵字荭谷,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乾隆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治学深于“三礼”,尤精天文算学,著有《红榈书屋集》等。曾校刻《微波榭丛书》及《算经十书》等,皆称精本。

  • 枕葄斋诗经问答

    八卷。清胡嗣运撰。嗣运字鹏南,安徽绩溪县人。此书是胡嗣运在光绪三十二(1906)年执教于梁安东山高等小学所作。因是记其与学生就《诗经》问答而成书,故曰《枕葄斋诗经问答》。系问答语录体著作,不附经文。亦

  • 左绣

    三十卷。清冯李骅、陆浩撰。李骅字天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陆浩字大瀛,宁波定海(今属浙江)人。此书似可看作两大部分组成。前半有《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图说》、《春秋三变说》、《列国盛衰说》、《周十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