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参同契集解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生卒年不详)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今浙江省)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春秋正传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

  • 宁阳县志

    八卷。清刘兴汉修,程待聘纂。刘兴汉字干帷,山西汾阳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宁阳知县。邑有宁山,在县北十八里,故得名宁阳。刘兴汉莅任后,检阅旧志,因兵燹之后,仅余残编断简,

  • 丘隅集

    十九卷。明乔世宁撰。世宁为明代诗文作家,字景叔,号三石子。耀州(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除南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佥事,历湖广提学副使、河南参政、进四川按察使。以母忧

  • 散花庵词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昇)作昃,以叔旸(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

  • 春秋朔闰异同

    二卷。清罗士琳(1785-1853)撰。士琳字茗香,甘泉(今江苏扬州)人,考取天文生。从许桂林游,通天文历算,获阮元称赏。著有《四元玉鉴细草》、《比例汇通》、《增广新术》、《句股容三事拾遗》、《演元九

  • 伤寒微旨论

    二卷。宋韩祗和(生卒年不详》撰。韩祗和,北宋哲宗时淇川(今属河南)人,精医学,对伤寒一门尤有造诣。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不载。原书早已亡佚,只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卷中。《四

  • 洞方术图解

    二卷。清夏鸾翔(1823-1864)撰。夏鸾翔字紫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聪颖好学,精擅中算,与戴煦世好,为项名达高足,研习项、戴、徐(有壬)、李(善兰)诸家与西方微积分学甚钻。1863游广州,与邹

  • 读说文序表记

    一卷。清姚凯元撰。姚氏生平参见《说文问疏证》。是书专记两徐《说文》序表之异同。序指许慎之前后序,表指许冲所上表。记其在二徐本中的异同,以之互订,是有必要的。然姚氏此书,收录颇不完备,无所创获,不过是附

  • 蚕桑简要录

    清饶敦秩(生卒年不详)撰。饶敦秩,东湖(今湖北宜昌市)人。为推广养蚕业,饶敦秩对当时出现的一些有关植桑养蚕的论著认真研究,并将它们分类汇录,挑选通俗易懂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删去赘言,编成《蚕桑简要录

  • 谿叟居处静,谿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