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书目

三十二卷,清黄虞稷编。黄虞稷(1627-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江苏南京户部街人,是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的版本学家和目录学家。先世泉州人,其父官至南京国子监丞,好读书,喜收藏,且多有著述。黄虞稷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后来因仕途屡受挫折,遂埋头读书,遍涉经史。明末清初离乱之际,广泛搜集各类图书,家藏图书日渐丰富,编写了《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采用四部分类,经部分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史部分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抄、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子部分儒家、杂家、农家、小说、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家、艺术、类书、释家、道家;集部分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典。该书所录皆为明代图书,网罗极富,约一万二千余种,为研究明史提供了颇为完备的直接的资料,堪称研究明史的一把钥匙。四部分类著录,注明撰者、卷数,偶或涉及成书次第、内容解说。各类之末分朝记载宋辽金元四朝作品,补《宋志》之不完备及金元二志之全阙,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填补了史志目录的一段空白。其类目中类书含丛书最杂,别集顺序按登科顺序为标准编排,系统清晰,便于查阅。增设词类,著录宋元曲,赋予目录学以时代气息。现存静嘉堂所藏清抄本,适园丛书(第二集)本和中国书店影印适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河间府新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杜甲,江都人,历官杭州知府、河间知府。胡天游,字雅威,山阴人,候选州同知。黄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候选知县。此志为河间知府王检于乾隆十八年(1753)聘胡天

  • 穆参军集

    三卷。附录《遗事》一卷。宋穆修(979-1032)撰。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北宋散文家。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曾任泰州司理参军,颍州、蔡州文学参军。穆参军集共有诗五十六首,文二十篇。穆修

  • 四书典故考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 金华子

    二卷。南唐刘崇远撰。生卒年不详。刘崇远本河南人,唐末避黄巢起义,徙居江南。仕南唐为文林郎、大理司直。自号金华子,因以名书。此书《郡斋读书志》题《金华子》,又题《刘氏杂编》,《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新

  • 四书解细论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 仁化县志

    二卷,清李梦鸾纂修。李梦鸾,广宁人,荫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知县。仁化,旧志乃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县令马暐纂,后两度续修。康熙间,仁化历兵燹后,县志简篇既蠹,文献无征,续记也残失,县令李

  • 又尚集

    二卷。清何属乾撰。何属乾字不息,江西广昌(今属江西)人。副榜贡生,官至永新县训导。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永新(今属江西)凡入祀典的名宦、乡贤事迹,上起三国,下迄清康熙中。每人各撰小传,传末有作者论断,多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 长安获古编

    二卷,补一卷。清刘喜海辑。刘喜海(1793-1852),字燕庭,山东诸城人。金石学家。刘氏曾在陕西、四川等地做官,获得关中所出周代铜器、秦诏版、汉泥封、新莽十布、唐善业泥等物;在四川则收集到宋代多种铜

  • 九江府志

    ①十八卷,清江殷道等修,张秉铉等纂。江殷道字念鞠,汉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九江府知府。江殷道莅任后,适奉命纂修通志,江殷道乃设局修志,聘张秉铉等总其事,互相参订,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