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提纲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政治学大义》、《国文阴阳刚柔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孟子大义》等。唐文治有《洪范大义》,详见其“《洪范大义》条”。《十三经提纲》卷首有陈宝琛等三序,又有唐文治自序及凡例。该书附刻于《十三经读本》之前,其中《周易》要点最详,分“学易大旨”、“周易名义”、“四圣作述源流”及“彖象文言名义”、“先儒说易家法义例”、“学易绪言”,最后五篇是唐氏自著的“周易微言”。《尚书》分“道政事”、“辨真伪”,其“辨真伪”特别推尊王鸣盛的《尚书后案》。用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但认为《秦誓》是伪作,由此把“古文”看作是梅赜献的伪书,附在“今文”之后,同时删去了孔颖达传《书》的序文。《周礼》分“授受源流”“精义”“正伪”“奇字”“注释”及“文法”;《四书》则仍以《大学》《中庸》入《礼记》,《中庸》分“大义”,“微言”“授受”,“注释”“文法”。《论语》无“注释”,其余相同。《孟子》分“要点”、“注释”、“讲贯”、“评点”。《孝经》分“授受”“大义”“微言”“实践”“诵读”。《尔雅》分“授受源流”“精义”“致用”“注释”及“文法”。其他如《诗经》《仪礼》《礼记》及所附《大学》《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只有杂论,没有标题目。此书名曰“提纲”,但著者没有发抒己意,只是搜集整理诸家之说,持论大都陈言,无精义,而且瑕瑜互见。有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猜你喜欢

  • 河间府新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杜甲,江都人,历官杭州知府、河间知府。胡天游,字雅威,山阴人,候选州同知。黄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候选知县。此志为河间知府王检于乾隆十八年(1753)聘胡天

  • 六九斋撰述稿

    四卷。清陈瑑撰。瑑字聘侯,一字恬生,江苏嘉定人,道光举人,为陈诗庭之子。为学长于训诂、历算,这大概与他从学于同乡钱大昕有关。此书卷一为释农、释莘、释尊、释附、释赞,皆有关于训诂。卷二为《说文引经异文解

  •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

  • 枝语

    二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仁和(今江苏省滨海县)人。贡生,雍正间官庆元教谕,性情耿介,博学群书,尤专好古,著述很多,有考订类、农家类、杂史类等。著有《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

  • 化学卫生论

    四卷。英国真司腾(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1839-1928)译。真司腾生平事迹不详。傅兰雅,又名弗赖尔·约翰,英国人,1861年来华,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后应北京同文馆之聘,任英文教习。186

  • 梧溪集

    七卷。元王逢(1319-1385)撰。逢字原吉。号梧溪、席帽山人。江阴(今属江苏)人。至正间、被荐,不就。元末农民战争爆发,避居松江乌泥泾。张士诚征召,不应。明初再召,又以老疾辞。“逢少学诗于陈汉卿,

  • 汉纪

    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

  • 十三峰书屋全集

    九卷。清李榕(?-1889)撰。李榕,原名甲先,字申甫,四川剑州(今剑阁县)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入词林、散馆改礼部主事。官至湖南布政使。是集凡九卷,分为四类。计文集一卷、诗集二卷、书札四卷、

  • 补纂仁寿县原志

    六卷末一卷,清翁植、杨作霖修,陈韶湘纂。杨作霖,遵义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陈韶湘,邑人,举人。仁寿县志,自道光县令马百龄重修后,同治县孝廉马伯枚复别新旧志。兹篇则为光绪县令翁植嘱陈韶湘所纂,然事未竟而翁

  • 七十二候诗

    一卷。明顾德基(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顾德基,字用晦,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待考。此集以七月七十二候各为七言律诗一首。四库著编者称,其词旨凡鄙,殆不足观。以古人从无此题,姑存以备一体。有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