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清万斯大(1637-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黄宗羲誉之为“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的万泰第六子,万斯同之兄。沉酣经学,穷日夜、忘寝食者十余年
八卷。明方大镇(生卒年不详)撰。方大镇字君静,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其父方学渐,一生潜心学问,博古通今,晚年专攻儒学,讲学于桐川。作者追述父训,及与同社诸人
二卷。题陈顾野王撰。书首有顾野王序文及启,而无字数。其分部曰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人物类、身体类、衣服类、人事类、宫室类、珍宝类、器用类、花木类、饮食类、鸟兽类、文史类、声色类、干支类、数目类、通用
六卷。清释湛明伦原辑,通渊实懿重纂。云居,豫章(今江西省)之山,唐咸通间,道膺禅师,始由西江入越之七宝山,建庵居住,门楣书“云居”二字。宋元珮间,安禅圣水岩有佛印,故名寺为圣水。元初指月重新云居,明洪
一卷。宋陈元靓(生卒年不详)撰。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福建崇安人。宋理宗时,隐居龟峰之梅溪。著有《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博闻录》等。此《蒙古新字百家姓》题名为蒙古文,为《事林广记》丁集第十卷。部
四卷。明傅振商编。生平见《古论元箸》条。蜀地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迂孙等《成都文类》,明嘉靖中又有周复俊《全蜀艺文志》。此集分为二十五类,后有傅振商自跋。原刻尚有《秦藻幽胜集》合为一编者
十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原名胡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十五岁为县学生,然乡试屡不第。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尤长于历史地理。曾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书“
六卷。《文集》十六卷。清计东(1625-1676)撰。计东,字甫草,号改亭,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少负奇气,年十五补诸生。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后因江南奏销案的牵连被除名。从此仕进失路,十多年后
五卷。明沈易编。沈易字翼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履迹不详。此书前有洪武十二年(1379)钱惟善序,称易游学北方,南还乡里,为童子师,得束修以奉二亲,其教以躬行为主。尝编《五伦诗集》,则此集本为课
不分卷。元倪士毅撰。首有凡例,次引用姓氏书目。先是士毅之师陈栎撰《四书发明》,同时胡炳文也撰《四书通》。栎殁,士毅继承师业,以陈说为主,胡说不全录,别增入朱子文集、语录、辑略、集义。旁及诸家所引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