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诗六帖
二十九卷。旧本题宋王状元撰,而不著其名。八诗者,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之诗。六帖即白居易六帖之名。其书分类猥琐,摘句割裂。如标“悬高名”三字为题,注曰,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标“动千古”三字为题,注曰,芳名动千古。甚至标“无穷”二字为题,注曰,清芳播无穷。全书谬陋,无一长处可采。
二十九卷。旧本题宋王状元撰,而不著其名。八诗者,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之诗。六帖即白居易六帖之名。其书分类猥琐,摘句割裂。如标“悬高名”三字为题,注曰,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标“动千古”三字为题,注曰,芳名动千古。甚至标“无穷”二字为题,注曰,清芳播无穷。全书谬陋,无一长处可采。
一卷。清凌鸣喈撰。凌鸣喈字觉甫,号泊斋,浙江乌程人,以进士官兵部郎中。本书始于《虞书》,而在“禋于六宗”以下即阙,可能现存本书为未完稿。本书为凌鸣喈对《尚书》中一些有疑点的问题进行的考证。其中对《虞书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八卷。元许谦撰。许谦(1270-1337)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延竑中居东阳八华山讲讲学,从者甚众。师王鲁斋,为朱熹四传弟子。卒谥文懿。《四库全书总目
二十四卷。清孔继涑辑。孔继涑摹古书皆重石刻,而此多墨迹,间有石本但不常有者,如《黄庭经》、《兰庭序》、《宝晋斋法帖》等皆是。但苏轼《表忠观碑》乃王安石跋,《汝州谢表》、《与方竹逸画竹记》、黄山谷《洛阳
四卷。明万世德撰。万世德为山西偏头关干户所人(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历官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寇朝鲜,议设立海防巡抚。万世德被任命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八卷。明陈琛(1477-1545)撰。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后辞官归乡终养。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不赴;再起江西提学佥事,也没有去上任。事迹附
四卷。南宋释晓莹(生卒年不详)撰。晓莹,字仲温、江西人。擅长作诗,史载她“颇解吟咏”。其身世生平不详。《新续高僧传》释晓莹传载:“既离尘俗,历访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野杜门却扫”。《罗湖野录
十四卷,清濮瑗修,黄朴纂。濮瑗,曾任简州知州。黄朴,曾任简州孝廉。简州志逮清肇修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督修者为知州黔南人刘如基,纂辑者为射江人杨沺,兹编则续乾隆志而作。《重修简州志》咸丰三年(1
四卷。清王峻(1694-1751)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六年(1751)卒,年五十八岁。《汉书正误》卷首自序中说,“暇读
一卷,清潘永季撰。潘永季,(见《读史记札记》条)此书对明代的官制变革,赋役制度,军队统领等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对《明史》一书,根据时事的变化而作的某些调整给予肯定。如对于明废左右丞相,分其政于六部,都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