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二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德舆,字四农,一字彦辅,江苏山阳(今江苏省今淮安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博学工文章,其学以克己有耻为归,尤喜治经术。客游京师时,名甚显,后主讲阜宁观海书院三年。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发安徽,未赴而卒。生平著述数种,有《养一斋诗话》六卷,《养一斋札记》九卷,《养一斋集》十八卷,《淮语》一卷,《李杜诗话》三卷,《念石子》一卷,《说诗牙慧》十三卷。辑录成书,有《颐志斋集》。《傅恭堂祭仪未定稿》撰于丧次。上卷订正祭仪,下卷述所以订正之意。因古礼繁重难行,唐以来诸家祭仪,朱熹曾辑之,然书已佚,司马光亦有家仪,繁文缛节,亦非贫家能行。此皆非先生制定礼仪的本义。潘氏作是书,意在使贫富皆有所循,故斟酌古今礼仪,选宜行者录之,故于古礼有不尽遵者,如三虞卒哭,虽有朱子之说亦不从者,如忌日只设一位;有为习俗而竟革之者,如忌日生日;有祭虽不经复更而从经者,如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之祭是;亦有独下己意而无所因袭者,如家庙之祭是。其礼之选定以简单易行,贫富皆宜为标准,将礼仪大众化、通俗化,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养一斋诗文集》刊行时,是书尚未删定,因而未能入集。光绪三十四年(1908)礼学馆下各省求礼书,于未刻稿本搜之尤力,丹徒陈庆年,始为之雠校刊行,使是书得以传世。

猜你喜欢

  • 南北两宋志传

    二十卷一百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南北宋分叙,各十卷五十回,亦有刊本不分回。《南宋志传》所写并非南宋之事,而是叙述五代时后唐年间石敬瑭出身至宋开国、破金陵灭

  • 女教经传通纂

    二卷。清代任启运(1670-1707)撰。任启运见《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一部约束封建时代妇女的一部礼教规范,摘录诸家经传及《女诫》、《女训》、《女史箴》等书中有关内容,仿朱熹《小学》体例,分“立教”、

  • 诗经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祖籍江苏高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兄介之同举于乡。明亡,在衡山举兵,为清军所败。后勤苦著述四十余年。晚年居

  • 海阳县志

    十二卷,清张士琏修。叶适纂。张士琏,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进士,知县,雍正三年(1725)任。旧志,于康熙间县令金一凤创修,雍正间县令张士琏续修县志,于雍正八年(1730)成稿,十二年(1734)

  • 新安县志

    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邓文蔚纂。靳谟,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七年(1668)进士。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至康熙十一年(1672)四度续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靳文谟奉诏纂

  • 周易翼简捷解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拾遗》一卷,附《群经辅易说》一卷。明陈际泰撰,周光德辑。此书禀承宋人图书之学以言《周易》,说河图、洛书体用相为附丽,表里互为经纬,都师羲易。首卷载古今诸图,中间十六卷是捷解,

  • 闻喜县志

    ①七卷。清苏本眉修,王体言纂。苏本眉字剑浦,山东济南人,顺治初年由平阳府通判署闻喜县知县。王体言,邑人。按闻喜晋为宗邑,自董孤操觚以来,山川土田,风习物采,无不以望国著。其间人物文献之盛兴,亦非他邑可

  • 经韵楼丛书

    九种,一百一十卷。清段玉裁撰。经韵楼为段氏书室名。该丛书收《经韵楼集》十二卷、《仪礼汉读考》一卷、《古文尚书撰异》一卷、《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三十卷、《周礼汉读考》六卷、《春秋左氏古经》十二卷附《五十

  • 说文琐言

    一卷。清虞景璜(生卒年不详)撰。景璜字澹初,浙江镇海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著有《三古异同录》、《传经兴废考》、《石经兴废考》、《古文通论》等。是编系虞氏读《说文》的札记,有指其疏漏的,有辨形似

  • 安邱县新志

    二十八卷。清马世珍修,张柏桓增订。马世珍,邑人,嘉庆五年(1800)贡生,马文炜的后代。安邱县志自康熙元年续修后,历经百余年,马世珍见文就荒杳,若不及时修,后者更无从稽考。遂与知县谢莲湖筹谋纂续。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