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丧服辑略

仪礼丧服辑略

一册。附丧服今制表 一册。清华理撰。理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湖南长沙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按:此书共分二册,第一册是《仪礼丧服辑略》,有自序,序中说到:“《丧服篇》以服为纲,以人为目,言礼服者往往遵用其式。吾乡丁秩臣先生尝谓余曰:‘古人之文、非不详尽、然颇费繙阅,不若以人为纲,书死者于前,而备列生者于后,某人应持某服,一览可知,子盍于暇日编次?乃取经传注疏,及先儒之说胪列成篇,凡五十余条,名曰《仪礼丧服辑略。陋之资,见闻有限,惟冀当代博雅之儒摘其纰缪而订正之。”第二册是《丧服今制表》,也有序,序中说到:“学者不可不知古,尤不可不知今,窃见我朝丧服之制,监元明而损益之。道光四年(1824),续纂《大清通礼》,复加厘正,固已粲然明备。远迈前王,不讲明而切究之,徒拘守先儒训诂,非为下不倍之义,爱遵新例,胪列成表,仍仿以人为纲服为目之意,书死者于前,而备列生者于后,区分九世,以清眉目,取易检寻而已。”按:《仪礼丧服辑略》末题“同治癸亥孟夏”,《丧服今制表》题“癸亥仲夏”,是两编在一年内成书,但《丧服今制表》序后,又有癸酉仲冬之跋,则相去已经十年。上册《仪礼丧服辑略》从国君之丧到为人后者之丧,都按照经传详细列举。只是缌麻章之贵臣贵妾,仍然主张敖继公等人之说,专属于士,殊不合。此贵臣就是斩衰章传之公卿大夫室老士。《通典》引马融说:“君为贵臣贵妾服,天子贵公,诸侯贵卿,大夫贵室老,贵妾谓姪娣”。详加阐述,是马氏对于贵臣贵妾解释得极其清楚,况且传之贵臣是对经之众臣而言,既然称贵臣,就必然有众臣。士之有臣无臣还有待论定,怎能有贵臣、众臣?以《杂记》君于卿大夫比葬不食肉,《服问》公为卿大夫锡衰以居考之,似乎比缌麻要重。《檀弓》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这都是国君对于贵臣贵妾之丧。待遇之礼,敖氏等人,专属之士,只是为了申明天子诸侯于臣无服之论,这是只见秦汉之尊君,而不知三代之君臣一体。康成也迁就无服之说,就想属之大夫,自然不如马氏之得其宜,而且马氏决不是初创此说,也必然有相传之家法。《丧服辑略》后面附有《丧服杂说》,颇有为后代加重丧服辨护之意。但洪武改嫡子之斩衷为期,而加庶母之服至期,则实在不是太子所能堪,因此,有懿文之薨,而酿燕王之祸。制礼重在准情,长子自然应当与众子稍微有所不同。至今乡闾族大者,仍然大多把长房之举动当作准绳,这似乎应当厘正。是书又申明嫡母在,应当为生母服,以及辩驳伯叔父之妾应当称庶伯叔母,不可无服之说,也极有独到见解。下册是《丧服今制表》,从男子之丧到为人后者之丧,略仿《律例服制图》,而更加详细。附衰冠杖履之制,乾隆定兼祧,道光重修通礼更定者,都已经搜入。也见究心礼制,但间附按语以表张氏之见,历举《大清通礼》无明文者,谓姑阙之。大概其意也有待于议礼者之增补,用意可嘉。此书有同治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空际格致

    二卷。明时西洋人高一志撰。高一志(?-1640),意大利人。字则圣,初名王丰肃,耶稣教传教士,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沈兴大狱,高一志被捕,出狱后始改今名。崇祯十三

  • 东山政教录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

  • 存愚录

    一卷。明张纯(生卒年不详)撰。张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至南康府知府。张纯在此书中虽言声称尊崇道学,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发明之处。认为“王制五祀”即为金、木、水、火、土,甚

  • 鸣道集说

    一卷。金李纯甫(1185-约1231,一说1177-1223)撰。李纯甫字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承安二年(1197)经义进士。前后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李纯甫初业词赋,后

  • 一贯问答

    一卷。清陈瑚(1613-1675)撰。瑚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著有《圣学入门》、《蔚村解说》、《社学事宜》、《开江筑图书》、《菊窗随笔》、《荒政全书》、《周易传义参》、《讲学全规》、《求道录》、

  • 凤阳新书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

  • 笑道论

    一卷。北周甄鸾(生卒年不详)撰。甄鸾,中山(今属河北省境内)人,出身世代官宦人家,自幼饱学、“好内典”。入仕为官,为北周开国功臣,有“开国伯臣”之称。北周佛教昌盛,不仅佛道两家多有争执,而且,由于佛教

  • 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一卷。元代释清珙(1272-1352)撰。清珙,俗姓姜,字石屋,属今江苏省常熟人。因悲观厌世,遁入空门。初住于崇福寺,后游建阳西峰,湖州道场,寂灭于嘉禾当湖的福源禅寺。《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 三刘家集

    一卷。宋刘涣、刘恕、刘羲仲撰。刘涣字凝之,筠州(今江西高安等地)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刘恕为刘涣之子。著有《通鉴外纪》。刘羲仲为刘恕之子。著有《通鉴问疑》。刘涣祖孙父

  • 疣赘录

    九卷。《续录》二卷。明顾梦圭撰。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七年(1538)前后在世。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本书为顾梦圭所自编,同里归有光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