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代名画补遗

五代名画补遗

一卷。宋刘道醇(生卒年不详)撰。刘道醇,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关于《五代名画补遗》一书,古代多有记载,却说法不一。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称之该名,作者却是“刘道成”;符嘉应之序则称胡峤尝作《梁朝名画录》,是书是对它的充实和补充,故曰“补遗”;又有书载《宋朝名画评》三卷,亦注“刘道成撰”,“符嘉应序”。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中有“《五代名画记》一卷,大梁刘道醇撰,嘉玦四年陈询直序”。综上观之,大概晁氏之“刘道成”为“刘道醇”之误题,陈氏之“记”为“补遗”之误题,而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时未见其书,故未加收录;晁公武称符嘉应之序为《宋朝名画评》之序误注此条;据陈询直之序可知胡峤为宋初监察御史,曾“采撷遗孑,纪于编帙。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聪,四十三人”,编有《广梁朝名画目》。《五代名画补遗》分为七门三品共录二十四人。七门为“人物门”、“山水门”、“走兽门”、“花竹翎毛门”、“屋木门”、“塑作门”、“雕木门”。每门之下又分神、妙、能三品。“人物门”下神、妙、能俱全,录十人;“山水门”唯神品二人;“走兽门”神品二人;“花竹翎毛门”则神、妙、能三品俱存,录四人;“屋木门”无妙品,神品、能品各一人;“塑作门”仅神品三人;“雕木门”仅神品一人。是书分门别类,条理晰然。门下注品,品下注人,下有画家小传,并点评其绘画成就,简明赅备,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画史著作。是书有明刊本,《画苑》本,明翻宋本,《四库全书》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青阳先生文集

    九卷。元余阙(1303-1358)撰。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人。以父官合肥,遂为合肥(今属安徽)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庆。顽抗红巾军。城破,自尽。阙以文学致仕,精

  • 书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尚书》中的文字来解释其中别处经文,较好地把握了《尚书》全书的含义,其所解释之者,意义都很贴切,在清人《尚书》研究中独辟蹊径。如范士增以“罔有攸赦”来解释“怙终贼刑”;以“元后

  • 使规

    一卷。明张洪(生卒年不详)撰。张洪,字宗海,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张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并著有《南夷书》,此书也是归时所作,采古人奉使事迹,勒为一编。共一卷,分为十

  • 询刍录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取里巷相传讹谬之事,以及通俗俚语,各为疏证其出处,所以以“询刍”为名。篇帙甚短,仅十九条,千余字。有些内容可资考证之用。如“牵牛郎”条云:“小儿相牵,戏曰:‘牵

  • 冬溪集

    二卷。明释方泽撰。释方泽,字云望,号冬溪,浙江嘉善人。生卒不详。为秀水精严寺之僧。《明诗选》载方泽诗,俱作《冬溪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溪内外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其诗多涉

  •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

  • 遂翁自订年谱

    一卷。清赵畇(1808-1877)自撰。赵畇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又号遂翁。安徽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总裁,广州、潮州府知府,惠潮嘉道,按察使等官。此

  • 续修稷山县志

    二卷。清马家鼎纂修。马家鼎字梅卿,浙江绍兴县人,光绪七年(1881)任稷山知县。马家鼎掌稷山县后,设局修志。其在书前序中云:“自明季创志以来,至我朝康熙、乾隆、嘉庆,屡加修辑,同治间,复广续之。其间山

  • 苍润轩碑跋

    一卷,续跋一卷。明盛时泰撰。盛时泰,字仲文,上元(治所在今南京市)人。以诸生贡太学。善画水墨竹石。屋近西冶城,家有小轩,文征明题曰“苍润”,所以是书称《苍润轩碑跋》。书中所著录碑版,以金陵六朝诸迹为多

  • 颜氏家训注

    七卷。清赵曦明(生卒年不详)注,清卢文弨(1717-1795)补注。曦明初名太润,后易名肃,号瞰江山人,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此书曦明原据宋刊本以为注,文弨加以校补而刊行。书后有附录,一为《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