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名贤录
五十四卷。外录八卷。明徐象梅撰。象梅字仲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仁履不详。该书是记述两浙先贤事迹的专著。所录人物上起唐虞,下迄明代隆庆年间。分为二十二门,外录元元、《空空》二门,以载道释人物。该书体例,门类既多,不免冗杂不伦,有些又强为分类,过加轩轾。其材料十之二三来自正史,十之六七来自地方志乘,其中不免乡闾粉饰之词,参考征信价值不大。
五十四卷。外录八卷。明徐象梅撰。象梅字仲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仁履不详。该书是记述两浙先贤事迹的专著。所录人物上起唐虞,下迄明代隆庆年间。分为二十二门,外录元元、《空空》二门,以载道释人物。该书体例,门类既多,不免冗杂不伦,有些又强为分类,过加轩轾。其材料十之二三来自正史,十之六七来自地方志乘,其中不免乡闾粉饰之词,参考征信价值不大。
《助语辞》之别称,详见“助语辞”。
十卷。南宋赵与时(生卒年不详)撰。赵与时字行之,一说字德行,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生平事迹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一篇,谓
五十卷。明景皇帝朱祁钰(1428-1457)撰。朱祁钰是宣宗次子,英宗之弟,母贤妃吴氏。英宗在位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亲征瓦刺,郕王奉命留守北京,八月,因土木之变,败耗传京,
一卷。清谢香塘(生卒年不详)撰。约为道咸间人。浙江平阳人。谢青杨之姐。嫁同邑金氏,早寡。遗稿存诗八十五首,词五阕。诗笔清俊,力追古人。如《咏菊》诗云:“天意只教全晚节,人情竟说占秋光”,《月下观梅》诗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
四卷。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据自序,此书原题“经传正义”。书中论周正,历驳改时不改月,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而春秋所书皆周正。论文祖,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即颛项,颛顼实
八卷。清代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见《忠武志》条。此书摘录前代儒家语录,分七个条目编辑成书,并加上作者本人的评议。七个条目为:“体道”、“致和”、“存省”、“修己”、“治人”、“闲道”、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一卷。宋戴复古(1167-?)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