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山政教录

东山政教录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旧第三,兴灭国第四,继绝世第五,修废官第六,崇贤第七,错枉第八,远佞第九,用人第十。成孺以天德为教,以王道为政,故全书名《政教录》。从全书的结构来看,似有若干条目未定,今本只是原书的大部分。但从全书内容来看,成氏精通文理,所著持之有故,堪称一部上乘之作。原书为家刻本。

猜你喜欢

  • 安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德清人。乾隆间以通判官东河河工。嘉庆间累官江南河道总督。明习河事,授吏程功,因著此书。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其所论大旨为,需重防患于未然。并谓凡有河堤之责者,但能守

  • 画史

    一卷。又称《米海岳画史》。宋米芾(1051一1107)撰。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吴(今江苏)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徙湖北,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庵。米芾性情狂放

  • 中庸俟

    二卷。清陈运熔(详见《大学俟》)撰。是书以《章句》第一章为首章,第二章为第一章,又并第三第四第五章为第三章,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为第四章,又以“诚者自成”至“纯亦不已本”为第二章。凡《章句》三

  • 伤寒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

  • 大学经传要录

    清贾之彦撰。之彦字汉公,河南洛阳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陕西会宁县知县。著有《恭绎圣谕条讲》、《幼学格言要录》诸书。尝以为学者读圣贤书,非徒以资进身,必有全体大用之学,以为善身辅治之具。然

  • 落颿楼初稿

    四卷。清沈垚(1798-1840)撰。沈垚字敦三,号子敦,浙江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早年习说文、音韵、名物、训诂,后提倡经世之学,致力于史地研究,以优贡生赴京,代人撰书为生,与徐松、张穆友好,好讥

  • 煨柮闲谈

    一卷。清代奕赓(生卒年不详)撰。奕赓别号鹤侣氏,自号墨香书屋主人,清宗室皇族近支,官至三等侍卫。此书用“煨柮”作为书名,是取古嵩山题壁诗:“茅火虽盛,起空,炉煨榾柮,可以久暖”的诗意。此书多记载清室朝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诗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即以《诗经》成句解《诗经》。如以“如此良人何”解“有女仳离”,以“不属于毛,不离于裹”解“谓他人父,亦莫我有”,以“信誓旦旦”解“有如皦日”,以“其毒太苦”解“胡为虺蜴”,以“岁

  • 梁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诗纂修。朱言诗,东湖人,曾任梁山县知县。梁山西魏置梁县,属万川郡。后周属巴东郡,隋属信州。唐初属南浦郡,后改属万州。宋改置梁山军。元升为州。明洪武七年(1374),省州入梁山,编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