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南纪事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度算之学,并询问明末逸事,受其《海外录》、《行朝录》,颇具怀念故明的遗民思想,遂作《东南纪事》。又曾向从海外归来的张五皋询访,谈论南明故事,合以冯苏《见闻随笔》,作《西南纪事》。据姚名达所辑《邵念鲁年谱》云,念鲁著《东南纪事》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三十七年(1698年),著《西南纪事》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此外,邵廷采还著有《思复堂集》,纂有《姚江书院志》。《东南纪事》叙述南明鲁王、唐王及其诸臣事迹,《西南纪事》记桂王及其朝臣等事,均用传记体,每卷或记一人,或纪十余人,事迹详略不等。《东南纪事》及《西南纪事》记南明唐、鲁、桂藩抗清事迹,于鲁藩之事记述特详,记张煌言、张名振、万元吉、郑芝龙、郑成功、金声、黄道周诸人,辞尚体要,颇可依据。尤详于绍兴抗清义师事,足资考证。而记桂藩则不免疏略为憾,所记从亡之臣,为数仅十余人,志士如吴振毓、丁楚魁,阉党如马吉翔等皆末列入。盖因当时道远传闻间未周致之故。《东南纪事》、《西南纪事》著于康熙间,二百年来,仅有抄本流传,至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幹始刊行于世。据其题跋称,当初邵廷采所作原书,成而未刻。而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称:“二书皆未成,或曰,既成而毁之也。”书中各传时有仅存姓名而阙失具体内容的。《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原为合卷书,有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氏丛书》刻本。又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均以分列。

猜你喜欢

  • 胡梅林行实

    不分卷。明胡桂奇编。胡桂奇,绩溪(今属安徽)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兵部尚书胡宗宪之子。宗宪别号梅林,在明代平击倭寇中建有大功。《胡梅林行实》主要记载宗宪一生事迹,尤重于平倭之功。然因该书出于宗宪后人之手

  • 周易诠义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 涂水集

    八卷。明寇天叙(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寇天叙,字子惇,山西榆次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著有《涂水集》。是集凡八卷,诗文三卷,文五卷。寇天叙为应天府丞时,值武宗南

  • 韩诗内传证

    四卷。清宋绵初撰。宋绵初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三(1777)年拔贡,官训导。本书鉴于宋代王应麟《诗考》所辑的韩诗,尚有许多遗略之处,特作补充。如“和乐且耽”一句,注释为“耽,乐之甚也”,据慧琳《一切经音

  • 古赋辨体

    八卷。《外集》二卷。元祝尧(1318年前后在世)编。祝尧,江西上饶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无锡州同知。生卒年不详。书中收《楚辞》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每朝录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外集二卷则拟

  • 古今记林

    二十九卷。清汪士汉(生卒年不详)撰。汪士汉著有《秘书》二十一种。本书杂录正史以及百家之书,随笔摘录,编辑而成。全书分二十七类。作者自谓其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搜瑰琦以资见闻。其资料似从类书中抄

  • 喁于馆诗草

    一卷。清丁毓瑛(生卒年不详)撰。丁毓瑛,字蕴如,江苏宜兴人。丁俊卿之女。左白玉(1820-1856)(字小莲)之孙媳。汪雪芬之子常熟言敦源之妻。清代诗人。世代书香,是清代一门三代能诗者,在闺阁中作为佳

  • 续名贤小记

    一卷。清徐晟(生卒年不详)撰。晟字桢起,一字损之,别署秦台樵史、活埋庵主人,徐树丕子。该书为续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而作。起隆庆万历至崇祯为一卷,自甲申死事诸贤迄于明遗隐逸为一卷。今此本二十五篇,附见

  • 读吕氏春秋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毕沅校正《吕览》,阙陷颇多。鸿庆校正,参考了前人的成就。除毕沅所引诸书外,还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及俞樾《诸子平议》二书,共校订二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一卷。不著撰人。《金刚经》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以后出现多种译本,主要有唐玄奘、义净译本等。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