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上林县志

上林县志

①二卷,清张邵振纂修。张绍振,字惕斋,河南辉县人。岁贡,康熙四十年(1701)任上林知县。旧志修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县令王载南,其书今不易得见。此编知县张邵振康熙间纂修,志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上林县志》康熙四十四年刻本,全志分上下二卷。上卷:疆域、舆图、分野、山川、城池、关厢、里图、沟洫、屯堡、险要、风土、秩官、公署、学校、兵防、塘汛、关梁、墟市、坛庙、寺观、楼阁亭院;下卷:名宦、乡贤、高年、孝子、选举、户口、田粮、屯田、额办、赋役、盐饷、学宫、古迹、艺文,三十四目。此志所列门目较全,但所载较为简略,采访考据多有未备,仅略存梗概而已。② 十卷首末各一卷,清徐衡绅修,周世德纂。徐衡绅,字二如,甘肃陇西人。附监,光绪元年(1875)上林知县。周世德,字绍堂,广西上林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上林县志,明万历王载南创修,已久无传本。康熙间张邵振续修,惟传钞本数页。百余年来,无议修者,嘉庆二十一年(1816)郭公始谋续之,因经费不足中辍,嘉庆二十五年(1820)邑人黄金声,取藏书数百种,并耳目所及考辑成编,名为《上林志稿》。志版久毁,刷本无存。道光初年黄和东重加修辑。嗣遭乱难,遗失尽散。邑人周世德,索诸藏书家,迄无一获。咸丰间韦豹文过访,携旧志抄本数十条,残笺剩字,几不可读,再三披阅,见其考核颇精,但卷帙寥寥,仅载至康熙年止。此数十条,遗漏虽多,但粗具规模。遂博采他书,旁参通志、稽查县册,依据乡言,草创以俟后来修志者。光绪元年(1875)徐衡绅莅任,二年(1876)设局开修。采访所得,补前此所未备,厘订十卷。志成于光绪二年(1876)。《上林县志》光绪二年刻本,全志十卷首末各一卷。卷首序、目录、凡例、舆地图,卷一天文志,卷二至卷三地舆志,卷四至卷五建置志,卷六经政志,卷七秩官志、选举志,卷八营伍志、人物志、物产志、昆虫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志,卷末捐册姓名。此志志例,颇有独得之见。上林学宫遍地,其四配十哲,先贤先儒,以及陈设仪注,一样不易,详为登载。名宦乡贤,本县所独,特敬谨载录。王守仁《处置八寨断滕峡以图永安疏》,林富议《上思田等处事宜疏》,王守仁《请移筑南丹卫城于八寨疏》,吴文华《条陈事宜以安民庶以固地方议》,皆有关掌故之文,载艺文志中。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束熊补刻本。

猜你喜欢

  • 钱子测语

    二卷。明钱琦(生卒年不详)撰。钱琦,字公良,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知盱眙县。力御流寇,邑赖以全,后升临江知府,调思南府,请老归。著有《钱子测语》、《祷雨录》、《东畬集》等。《

  • 元书

    一百零二卷。清曾廉(1857-?)撰。廉字伯隅,湖南黔阳人。光绪举人。曾在家乡办爱莲书院。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此书以《元史新编》为蓝本,讲究所谓“春秋之义”,认为文义可以错而歧,是非不可曲而淆。计本纪

  • 宽甸县志略

    二卷。民国程廷恒纂修。程廷恒,详见民国《呼伦贝尔志略》。《宽甸县志略》民国四年(1915)九月奉天文和兴石印本。全书二卷,分二十二目,为:建置略,兵制略,古迹略,人物略,风俗略、经纬方里表、疆域表、山

  • 鲍参军诗注

    四卷。附一卷。黄节(1873-1935)注。鲍参军即宋代诗人鲍照。鲍照字明远,东海(辖山东苍山县内)人。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曾任中书舍人等职,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项起兵败,照为乱军所杀。其

  • 汪刻隶释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

  • 神仙感遇传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

  • 古字汇编

    一卷。清李棠馥(生卒年不详)撰。棠馥字汉清,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康熙时官兵部右侍郎,曾校刻《韵略易通》。是书汇录《篇海》、《字汇》等字书不常见之字,依《韵略》二十韵编次而成。然书中所谓古文,如“终”

  • 襄敏集

    四卷。明王以旂(约1522前后在世)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时,命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漕,逾年而水通。历迁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

  • 尚书旁注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

  • 春秋决事

    一卷。汉董仲舒(详见《春秋繁露》)撰,清马国翰辑。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如有大议,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他家中去询问,他的论对“皆有明法”。《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董仲舒治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