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喇印、丁国栋起义
清初甘肃地区的回民起义。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月,米喇印、丁国栋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起义,接连攻下凉州(今甘肃武威)、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兰州、狄道 (今甘肃临洮)、渭源、河州(今甘肃临夏),有众十万。因战线太长,被清军击破。不久米喇印在靖远战败,被俘牺牲。丁国栋继续抵抗,并由甘州进据肃州(今甘肃酒泉)。次年冬,肃州城破,丁国栋被杀害,起义失败。
清初甘肃地区的回民起义。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月,米喇印、丁国栋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起义,接连攻下凉州(今甘肃武威)、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兰州、狄道 (今甘肃临洮)、渭源、河州(今甘肃临夏),有众十万。因战线太长,被清军击破。不久米喇印在靖远战败,被俘牺牲。丁国栋继续抵抗,并由甘州进据肃州(今甘肃酒泉)。次年冬,肃州城破,丁国栋被杀害,起义失败。
见“号军起义”。
咸丰末年鲁西南农民起义。1859年(咸丰九年)山东荷泽郭家糖坊秀才郭秉钧举办团练,名为“一心团”,也称“长枪会”。长枪会凭借武装控制了旧黄河口岸上的码头,为载运船只装卸粮盐,取得经费,逐步发展为一支拥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之一,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正式签订,一般将其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条约共十五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
女真族原始社会晚期制度。又称固论国相制、国论勃极烈制。约始于昭祖石鲁时期。国相为军事部落联盟首领都勃极烈之辅佐,权位极重。初由部落联盟首领主持遴选,后渐固定于有权势家族中世袭。金建国后并入勃极烈,性质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联军进犯的消息传到北京,激起北京义和团民及清军爱国官兵的强烈义愤。董福祥所部甘军迅速控制了北京火车站。6月11日(五月十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生杉山彬乘坐使馆马车,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熙宗晚年,贵族宗弼掌握军政大权,政局尚称稳定。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宗弼死,皇后裴满氏(悼平后)干预朝政,引起朝中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熙宗惶恐焦燥,急于稳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武则天的专政,引起唐朝大臣和宗室的强烈不满。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李世勣之孙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即中宗李显)为名,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武。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统治十分残暴。当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力役三十倍于古,触犯刑律者比比皆是,监狱人满为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征发淮河一带贫苦农民九百人到渔阳(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