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

突厥人最早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部一带,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是一个游牧民族。五世纪初,臣属于柔然。因为会炼铁,做柔然的铁工,故称为“铁奴”。六世纪初,在酋长土门统领时期,势力渐强,始和西魏通商。公元552年,土门率兵破柔然, 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三传至木杆可汗时,突厥汗国更加强大,北灭柔然,西破哒,东破契丹,其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里海,南自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达五、六千里。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的郁督军山为根据地。创立了突厥文字。突厥汗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汗位继承也没有一定的制度。各部之间充满着矛盾。周、齐、隋、唐时期,突厥不断袭扰中原王朝的边境。突厥汗国立国不久,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亦称北突厥,为突厥主部。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唐太宗时期,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抵抗政策,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派李靖率十万大军六路出击,贞观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兵,俘颉利可汗,迁投降的十万突厥人于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东突厥被削平。三十余年以后,徙居云中(今内蒙和林格尔)的突厥人渐多,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发动叛乱,联合其它各部东山再起。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毗伽可汗为其大臣毒死,此后东突厥陷于内部纷争之中,属部纷纷独立。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杀突厥白眉可汗,突厥余部归唐,其故地为回纥所有,东突厥亡。东突厥共存一百九十三年。西突厥始祖为土门的弟弟室点密,到其子达头可汗时,与东突厥分离,以新疆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活动于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一带,雄霸西域。隋末唐初,其势甚盛,西域诸国均向其称臣纳税,并和唐王朝发生冲突。唐灭东突厥之后,始向西域用兵。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75年)唐将苏定方大败沙钵罗可汗贺鲁,沙钵罗可汗在逃往石国(中亚塔什干)时被石国人擒送唐朝,西突厥亡。西突厥存在一百零五年。

猜你喜欢

  •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道路。起自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越河西走廊至敦煌。汉代自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条道。北道由敦煌至玉门关西行,越过盐泽(今罗布淖尔),沿天山南麓,经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疏勒(今新

  • 永嘉之乱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率众反晋夺权,建立汉国。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军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参见“刘渊、石勒反晋”。

  • 存邢救卫

    齐桓公为争做霸主对邢、卫两个华夏国家的救援。春秋初年,北方赤狄部落大举进攻中原华夏国家,曾一度大败邢国(今河北邢台),并攻破卫国国都(今河南淇县)。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出兵救援邢、卫。为使邢、卫安全有

  •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19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感到权位受到威胁,决定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京赴津。各国公使联名函复总理衙门,请求延期赴

  • 礼部

    官署名。西汉诸曹中有客曹,主外国及民族事务。东晋始置祠部,南朝沿置,北魏称仪曹,北齐亦称祠部,掌祠祭、医药、死丧、赠赙等事。北周称春官府。隋唐改称礼部,为六部之一。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

  • 策勒村事件

    民国初年沙俄在新疆侵略扩张所制造的中俄交涉事件。新疆毗邻沙俄,不断遭受沙俄侵扰。沙俄借口代管俄侨和商务,在新疆各地非法指派阿克沙哈勒(译意为“商约”、“商头”),从事搜集情报和诱骗中国居民加入俄籍的勾

  • 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我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 祖逖北伐

    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落入匈奴贵族之手。祖逖上书琅邪王司马睿,要求北伐,收复失土。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在江阴铸造兵器,召募训练士兵,队伍扩展有二千余人。遂率军向今安徽、河南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