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其中的皖系和直系又均属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直系首领冯国璋,系直隶河间人,因而得名。冯国璋字华甫,早年毕业于李鸿章所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建陆军时调来依为建军基干,被委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逐渐成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和北洋军阀集团的核心成员。在清末,冯国璋已历任练兵处军学司正使、统制、军咨使、军统等要职,曾被清廷封为男爵。武昌起义爆发,统兵南下镇压,为袁世凯迫使革命妥协让步立下汗马功劳。袁世凯窃国后,又率军镇压“二次革命”进攻南京,旋被任为江苏都督,驻军南京。此后,冯以南京为基地,扩展自身实力,逐渐形成直系集团。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冯国璋拥兵自重,不再为袁出力,并企图组织第三势力取袁的地位而代之。袁死后,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控制着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和直隶等省地盘,与把持北京政府、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相抗衡。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总统黎元洪下台,冯国璋代理总统,因指使直系军队与同受英、美支持的西南军阀勾结妥协,破坏了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1918年冯受段祺瑞排挤而下台,直、皖两系矛盾日趋尖锐。1919年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为直系军阀首领,继续扩充实力,并联合东北的奉系军阀,准备和皖系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1920年终于爆发直皖战争,皖系失败,北京政权落入以直系为主的军阀手中,而直、奉两系的矛盾又尖锐起来。1922年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打败奉系军阀,势力达于顶点,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当上了总统。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退出北京,从此元气大伤,1926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直系军阀势力逐步趋于瓦解。

猜你喜欢

  •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

  • 怯薛

    蒙古与元朝的宿卫亲军。“怯薛”一词,系蒙古语,意为轮班警卫。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后,组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怯薛军,其成员多为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这是成吉思汗直接指挥的最精锐的部队。平时,怯薛

  • 三定江南

    周玘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 张昌在江夏郡(治今湖北云梦)率众起义,派石冰率部分农民军进攻扬州、江州(治今江西南昌)。封云在临淮(治今江苏盱眙东北) 起义

  • 大理院

    清末官署名。清沿前制设大理寺,为平反刑狱的机关,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进行改革官制时改称大理院,在职权上亦有所变更,除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外,并为最高级的审判机关。主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不籍千亩

    周宣王抛弃传统的籍田礼的做法。西周王室的籍田称为千亩。西周历代诸王都在上面举行籍田之礼(参见“籍田礼”)。周宣王好大喜功,不屑于举行这种繁琐的礼制,大臣虢文公谏而不听。旧史多以宣王不籍千亩为周王室不再

  • 徐鸿儒起义

    明代后期山东农民起义。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年间,蓟州(今河北蓟县)人王森组织白莲教,又称“闻香教”,教徒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各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王森被

  • 大齐(刘豫)

    南宋初年金朝在中原扶植的傀儡政权。史称伪齐。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军南下,宋知济南府刘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九月,被金册立为帝,国号大齐。始都北京(今河北大名),后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 护步答冈战役

    女真族抗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后,乘胜连克辽北边重镇达鲁古(今吉林扶余附近)、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十一月,辽天祚帝亲率十余万大军伐金,阿骨打领兵两万迎敌。两军

  • 西方传教士来华

    西欧的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天主教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活动。继利玛窦(意大利人)之后,汤若望(日耳曼人)、南怀仁(比利时人)等陆续来华。他们曾经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如明末汤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