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猛辅秦

王猛辅秦

王猛辅佐苻坚治理前秦的故事。王猛系汉族,出身寒微。苻坚登基前,与王猛志同道合,掌政后即以王猛为中书侍郎、中书令、京兆尹。王猛辅佐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派,诛杀了以外戚强德为首的贵族二十余人。使朝廷震栗,奸猾屏气。王猛积极倡导农耕、兴修水利、发展汉文化教育,注意缓和民族矛盾,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前秦灭前燕后,王猛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临终时还嘱苻坚不要以东晋为敌,警惕内部鲜卑、西羌贵族的复国野心。但苻坚未能听取王猛建议,终致亡国。

猜你喜欢

  • 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创办于北京。它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为戊戌“新政”之一。第一任管学大臣是孙家鼐。初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

  • 八思巴字

    元代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又称蒙古新字。八思巴,吐蕃萨斯迦人。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国师,受命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创制出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作为法定的官方文字正

  • 官修史书

    唐代以前,史书全由私人编纂,朝廷虽设史官,但大多数管天文历法,并不一定修史。盛唐之时,一改过去旧习,由官方组织人力修史。太宗时期,设置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唐代官修史书六部,

  •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军事的措施。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为了兼并领土,进攻中山(都灵寿,在今河北平山三汲乡),防备北方的燕国、东方的东胡、西方的林胡、楼烦以及秦、韩等国,召见楼缓谋划,进行军事

  • 白马驿之祸

    唐末权臣朱全忠(即朱温)谋夺帝位,诛杀朝廷名士的事件。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唐朝权臣、梁王朱全忠为减少其称帝阻力,谋除朝廷名臣。宰相柳璨素为朝廷宿臣所轻,盛赞其谋。谋士李振屡举不第, 亦深疾缙绅之

  • 浙东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裘甫(一作仇甫)。浙东是唐王朝财赋主要来源地之一,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特别严重。同时,浙东又是唐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故唐末农民起义首先从这里爆发。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

  • 刘晏理财

    唐肃宗、代宗之时,刘晏曾任多职,理财达二十年。在此其间,刘晏力主改革,建树颇多。他在物资转运中以雇佣劳动替代强迫劳役,改陆运为水运。分段运送,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济关中。又放弃官产官销的盐法,改行自由经

  •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

  • 阿骨打称帝

    辽天祚帝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完颜阿骨打嗣位联盟长都勃极烈时,女真各部联盟更加巩固,奴隶制关系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摆脱契丹贵族的奴役压迫。阿骨打遂加紧建城堡,修器械,练军队。次年九月,正式发动抗辽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