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李辅国政变

李辅国政变

宦官李辅国在安史叛乱、玄宗入蜀时,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自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更名静忠为辅国,奏章军符皆由其掌管。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死,肃宗病重,乃命太子李豫监国。皇后张氏(张良娣)素与宦官李辅国有矛盾。为争夺权力,张皇后召太子,欲诛李辅国与从党程元振。太子不从。皇后乃召越王李系行其事。李系命段恒俊选宦官有勇力者二百余人,待机于长生殿后。李辅国等知张后所谋,乃伏兵于陵霄门。是夜,李辅国、程元振率兵入殿,收捕越王李系、段恒俊以及知内侍省事朱光辉等百余人。迁张皇后于别殿。肃宗惊骇而死。李辅国乃杀张皇后以及李系、充王李僴等。代宗继位以后,以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代宗称之为尚父。宦官为相者,在我国历史上只此一例。后代宗因李辅国专横,心甚不平,乃遣人夜入其宅,将其杀死。

猜你喜欢

  • 庄廷案

    清代的文字狱案之一。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刊刻了朱国桢编写的《明史》,又请人增添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事,其中有被清政府认为诋毁满洲的文句, 为人告发。清政府把已死

  • 宁远战役

    努尔哈赤率兵围攻明朝山海关外重镇宁远卫的战役。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继熊廷弼之后,以孙承宗经略蓟辽。孙承宗命参将袁崇焕守宁远,修工事,兴屯田,积极备战

  • 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同治元至三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1862年5月(同治元年五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陆师驻雨花台,水师泊

  • 广州湾租界条约

    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租借广州湾(湛江)的条约。1898年3月(光绪二十四年二月)法国照会清政府,要求云南、两广等省不得割让给他国;清政府将来设立邮政局,聘请法国人襄办;法国修筑滇越铁路;租借广州湾

  • 宁平之战

    匈奴贵族反晋夺权斗争的一次战役。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匈奴汉国派刘曜和王弥率兵围攻洛阳,掌握西晋军政大权的司马越,与太尉王衍率主力军队十万余人,东出洛阳行至苦县(治今河南鹿邑)的宁平城(今河南郸城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向戌弭兵

    春秋后期,宋国向戌约集各国举行的停止兵端的盟会。鄢陵之战后,晋国公室逐渐衰微,政权下移,各卿族互相兼并,加上齐、秦等国外患,复萌与楚平息兵争的愿望。楚国在鄢陵战败后,愈益受制于新崛起的吴国,也显示出不

  • 侵缅战争

    元朝对缅甸的侵略战争。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年,元朝两次遣使诏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王归附纳贡,均未达目的。至元十四年,缅王以干额(今云南盈江)总管阿禾内附,出兵数万进犯,为元军所败。同年十月

  • 义仓

    隋、唐时为储粮备荒而在民间设置的粮仓。因“义仓”设于当地村社,故又称“社仓”。北齐始征义租,于州县设仓储存。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共立义仓, 藏储

  • 诸吕之乱

    汉初吕后死后,吕产、吕禄等发动的叛乱。刘邦死,惠帝懦弱无能,吕后临朝称制。她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规定,封其侄吕产、吕禄等为诸侯王,掌握朝政。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危,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