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惠州七女湖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孙中山到河内设立筹划起义的总机关,就近策动两广的革命活动,拟先据两广, 进取长江,然后北伐推翻清廷。孙中山派邓子瑜负责在惠州发动起义,原定潮、惠两地同时并举,互为策应,以分清军之势。潮州黄冈方面猝然而起,邓子瑜闻讯后立即派陈纯等集合部分会党,于6月2日(四月二十二日)在惠州(今惠阳)七女湖地方,夺取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举行起义。起义军进攻泰尾,清军闻风而逃。起义军连克许多村墟, “各乡会党纷纷来会,声势大振”。当时清军集中于黄冈,惠州兵力空虚,起义军以二百余人,在该地区接连取胜,所向披靡,并在八子爷地方打败清军巡防营管带洪兆麟所部,省城震动。清两广总督周馥急调水师提督李准率兵由黄冈驰援惠州,起义军坚持战斗十余日, “来去飘忽”,使清军“疲于奔命”。但因黄岗起义已失败,清军得以集中兵力进攻,惠州起义军孤立无援,弹械缺乏,无法继续坚持,只得在梁化墟附近将枪械埋藏起来,宣布解散,惠州七女湖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榆园人民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鲁西曹州榆园人民的反抗斗争。首领有任七、张七等。农民军以濮州、范县为根据地,活动于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凡数百里,众号百万。利用榆林作掩护,并掘地道,不时出入,屡败官军。顺治五年(公

  • 后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3年,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所建。孟知祥祖、父二代,皆系唐朝郡校;其伯父孟方立、叔父孟迁,均为一方节度使。在唐末藩镇兼并中,孟迁降归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孟知祥随父亦仕太原,为

  • 前凉

    十六国之一。汉族人张轨建立。西晋惠帝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张轨任护羌校尉、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刺史。西晋亡后,张氏世守凉州,割据一方,史称前凉。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率军十三万人, 攻

  • 非子居秦

    秦国祖先的历史传说。据《史记·秦本纪》,非子为秦人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善于养马和其它牲畜。周孝王得知后,命非子专为周王室在汧渭二水之间养马。马群大为蕃殖,孝王因此封给非子土地,使他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吕留良案

    清代文字狱案之一。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发现浙江吕留良所著诗文和日记,其中有激烈的夷夏之防等言论。吕留良早死,湖南曾静与弟子张熙,因受其思想影响,列举了雍正九条罪状,劝四川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岳

  • 越王贞反武

    武则天专政以后,大废李唐宗室,引起了诸王的恐惧和愤怒,因之多有匡复之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于博州(今山东聊城)募兵起事,并联络韩、霍、鲁、越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欲起兵共取

  • 伊尹放太甲

    商汤在位年数较长,长子太丁未及即位而亡,弟外丙、仲壬相继即位。在这期间,都由商汤时的大臣伊尹继续处理国政。仲壬死后,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由于太甲昏愦暴虐,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宫(

  • 重熙伐夏

    辽夏间一次战役。元昊称帝后,西夏势力日渐强盛,辽属党项部落纷纷叛辽附夏。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带兵讨伐叛辽党项部落,被西夏援军打败。辽招讨使肖普达、详稳张佛奴皆死。九月,

  • 禹征三苗

    禹对南方苗蛮部落集团的一场战争。苗蛮本居江淮、荆州(今河南南部、湖北及湖南北部)间,因为不止一支,故称“三苗”。传说在尧舜时代,中原华夏族和三苗之间不止一次地发生冲突,舜用武力威逼的方式,曾迫使三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