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咸丰三年)冬颁布。1860年(咸丰十年)重刻刊行。其基本精神为“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其内容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关于土地分配制度,规定不论男女,计口分田,十六岁以上分整份,十五岁以下减半;按产量高低田分九等,亩产一千二百斤者为上上田,依次亩产每减一百斤田降一等,最低至亩产四百斤为下下田,好坏田配搭分配;田之耕种不分畛域,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关于生产,规定农副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各家除力农而外,还要种桑,养蚕,纺织,养五只母鸡,二头母猪; “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为之, 农隙治事”。关于产品分配,规定除留口粮外,其余一切农副产品皆归国库;有“婚娶弥月喜事”,由国库按定例发给钱、谷, “通天下皆一式”,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社会组织方面,规定仿照太平军的编制系统编组民户,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设一军,其下逐级分师、旅、卒、两、伍。“两”为基本管理单位,每二十五家为一两,设礼拜堂和国库各一,由两司马总管生产、分配、行政、司法、军事训练、宗教活动和礼俗等一切事务;实行劳武结合,一般每家出一伍卒,有警时由首领统带杀敌,平时则由首领督率务农。政治体制方面,规定生死予夺黜陟大事,由下至上逐级呈报,最后由军师上奏天王,“天王降旨,军师遵行”。关于官、民之保荐举发与升黜赏罚制度,规定以遵条命及力农者为贤为良,或举或赏,违条命及惰农者为恶为顽,或诛或罚,每年保举贤良一次,以补诸官之缺;官以遵条命政令、尽忠报国者为忠,逆条命政令及受贿弄弊者为奸,三年一行升贬,对有重大功过者,可不拘年限随时保升奏贬;对事保升奏贬者,符实有赏,虚枉处罚。此外,对诉讼、教务活动等项也作了具体规定。从该文件的主旨方面看,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把中国封建时期农民阶级的平均平等思想发展到了最高峰,但它要求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产,这又反映了封建小私有者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没有也不可能实际推行。该文件中其他某些方面(例如社会组织体制方面)的某些规定, 或有实行。

猜你喜欢

  • 赤壁之战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曹操统一北方后,为统一全国,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军南下,直指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刘琮降。曹军于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后,遂占领荆州江北

  • 赀选

    汉代选官方式之一。赀,即钱财资产。秦代家贫无行者不得推择为吏。汉承秦制,规定拥有赀产十万钱(汉景帝时改为四万钱)以上而又非商人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赀财,可谋得冗散官位或较低的吏职,以为升迁的阶梯,称赀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天完

    元末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见“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 平阳之战

    北周、北齐问进行的一次大战。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初四,周武帝宇文邕督军十四万五千人伐齐,主力直扑晋州治所平阳(今山西临汾),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督军拒守。周武帝不顾自身安危,亲临城下督战,城

  • 中俄续增条约

    见“中俄北京条约”。

  • 耶律留哥起兵

    金末契丹族人反金斗争。蒙古兴起后,金朝加紧对境内契丹人的防范与压迫,使契丹人与女真贵族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卫绍王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契丹人千户耶律留哥乘金朝调遣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

  • 南明

    北京明朝政权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明后裔子孙在东南建立的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与桂王永历政权。

  • 交引

    宋代官府发给入纳商人领取现钱或货物的凭证。宋初实行榷茶,茶商须在京师或沿江榷货务先行缴纳价钱,领取“茶引”,然后持引到指定地点取茶贩卖。太宗时,推行入中法,令商人在边郡入纳粮草等物,官府按里程和道途难